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党建+议事协商” 激活社区“微治理”

——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建设巷社区搭建协商服务平台为民办实事

本报记者 韩瑞利

“在社区召开的民主协商议事会下,宁夏鑫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小区楼栋集中、宽敞地方增设3组充电桩,解决了飞线充电问题;还安装4处摄像头,做到安全监控全覆盖,提高了居民安全指数。”近日,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建设巷社区银巴小区居民张女士说。

近年来,建设巷社区党委积极探索,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红色议事亭”“党群温馨庭院”搭建起反映群众意愿、贴近群众需求的服务平台,创新“党建+议事协商”模式,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提升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每月一议事”“有事来商量”协商机制

“小区只有一台直饮水机,有居民住在小区西北角,每天步行7分钟左右来到南边取水,太不方便了。社区能不能协商一下,在小区北边再装一台直饮水机,解决北边居民用水问题。”银巴小区居民柳先生向社区网格员反馈,工作人员立即将居民反映问题汇报社区党委。

7月底,建设巷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党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召开“有事来商量”协商会,就此事开展协商议事活动。会议前,与会人员对小区北边用水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使大家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以便于会上能够充分发表意见。大家多方沟通协调后,从设备选型、位置规划、现场安装等环节深入讨论、互动交流。经协商后,决定利用5天时间将直饮水机在小区北边安装。

“真是太方便了,直饮水机就安在家门口,以后下楼就能接到水,再也不用提着水桶走那么远了。”居民柳先生高兴地说。

建设巷社区围绕物业服务管理、小区环境提升、公共设施改善、邻里纠纷、噪声扰民、管道堵塞等问题,建立了“每月一议事”“有事来商量”议事协商机制,切实从“替民作主”转变为“让民作主”,把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好,把民情平台搭建好,协调资源能商量,畅通渠道多商量,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达共识、解难题”,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掉”。今年以来,建设巷社区通过“每月一议事”“有事来商量”议事协商机制为民办实事近20件。

深化“多元治理”创新协商方式“听民声”

家住银巴小区11号楼的李先生反映,居民楼顶上的建筑垃圾未及时清运长期堆放,建筑垃圾破坏了楼顶的防水层,一到下雨天就“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雨水顺着垃圾流入居民家中,让这栋楼的居民苦不堪言。

建设巷社区工作人员了解到居民反映的问题后,立即联系该小区宁夏鑫盛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实地查看该楼栋顶层及小区其他楼栋情况,通过巡查发现,银巴小区14号楼楼顶堆放了大量杂物,包括前期施工遗留的建筑垃圾、废旧家具,不仅影响环境,在刮风下雨时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查明原因,建设巷社区确定协商议题后,立即召开民主协商议事会,邀请物业公司、直管党员、居民代表共同商议清理方案,讨论相关清污工作。协商会结束没多久,清污机器已到达现场进行作业,清污工作提上了日程。“我在小区住了几十年,还是头一次看到用大吊车清运楼顶垃圾,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开展垃圾清理行动很迅速,彻底解决了小区垃圾乱堆历史遗留问题。”银巴小区15号楼居民金女士说。

此次集中专项清理活动,对银巴小区14号楼楼顶清污“减负”,一共清理出70吨垃圾,帮助51户顶楼住户解决了“心头事”,守护了居民“头顶上的安全”,也改善了小区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建设巷社区探索出协商共治的“六步工作法”即:“收集问题—拟定议题—议前调研—组织协商—公开结果—监督执行”,发挥居民民主协商意识,提升居民议事能力,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中,是打通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的有益探索,通过党建引领之线、居民征询之线、居民协商之线,逐步形成多元参与、协商共建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

--> 2024-08-05 ——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建设巷社区搭建协商服务平台为民办实事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9269.html 1 “党建+议事协商” 激活社区“微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