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陈 敏
7月20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政协调研组走进位于西夏区文昌路街道的西夏小区,只见小区道路整洁、绿树成荫,在这个已经投用超42年的老旧小区,记者听到了许多动人的暖心故事……
传承三线奋斗者吃苦耐劳精神
上世纪60年代,正值豆蔻年华的贺明惠跟随父亲从辽宁省瓦房店轴承厂来到宁夏投身三线建设,她的父亲挑起筹建西北轴承厂(下称西轴)的重担。老一辈三线奋斗者对她的影响深远,塑造了她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
从花季少女到花甲老人,在西轴工作多年的贺明惠将自己最美的岁月倾洒在这里。从企业退休后,尽管腿脚不便,但贺明惠尽己所能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加入宁朔北街社区三线宣导队,在一次次宣讲中引导更多人传承和发扬老一辈三线人的光荣事迹和优良传统。虽然生活有保障,但贺明惠始终放不下的是她的独子元发。元发今年38岁,未婚,由于是智力二级残疾,平时依靠父母的退休金生活。加之贺明惠和老伴都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两人每月药费支出在600元左右。
当调研组询问贺明惠“有什么具体困难”时,这位善良的老人说:“生活上没有什么困难,就算有也要迎难而上。我是(西轴)的一员,最想看到我们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厂子能发展得更好。”在她身上,传承并发扬着忠诚、奉献、艰苦奋斗的“三线精神”,激励着更多人前行。
目前,西夏小区共有居民3153户6300人,其中西轴职工1319户3489人,他们一腔赤诚,积极参与邻里议事会和各项志愿服务,共同努力,让小区建设得更好。
手足相亲共护独居老人安享晚年
住在西夏小区54号楼的张忠华现年74岁,无儿无女,是语言、听力多重一级残疾人,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生活中离不开人。1952年她随父母从朝鲜回国,后到宁夏投奔亲戚。
由于身体原因,她无法工作没有稳定收入,居无定所,生活陷入困境。关键时刻家人携手扶持,张忠华的弟弟腾出自己的房子让她住,并出资装修,让姐姐生活得更舒适。此外,弟弟还为她缴纳了养老保险,张忠华现今每月都能领到稳定的退休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她的日常生活则由其妹妹张忠艳照顾,住在银川的外甥还会经常上门给她送药,看望她。
一家人用实际行动让张忠华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亲情是最大的财富。据宁朔北街社区统计,西夏小区现有空巢独居老人151人,社区也将继续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和68名困难人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关心关爱。
扎根第二故乡奉献毕生所学
今年79岁的黄佑民毕业于湖南大学,在那个高等教育人才稀缺的年代,她和同为大学毕业生的卢选贤双双来到西轴工作,是第二批三线人中高技术人才。
受组织委派,卢选贤前往国外留学,学成归国。两人组建家庭后,带着儿女共同在宁夏工作、生活。无论发生任何困难,两人始终坚定信念,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以毕生所学为三线建设贡献力量。他们对事业的坚守,令人肃然起敬。
2012年,黄佑民患直肠癌做了手术,丈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严重的皮肤病。2018年,女儿患肝癌去世。尽管家里发生了不少变故,但二老始终怀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他们总说,是党和国家培养了他们,那么艰苦的岁月都熬过来了,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他们。
如今,老两口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名大学老师,并结婚生子。调研组问起老两口有什么困难时,黄佑民脱口而出:“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老人反复强调,自己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西轴厂在党的关怀和支持下能再度焕发生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二是期盼社区能改善居家养老条件,让社区食堂尽快运转起来,满足她和老伴的养老需求。
“谢谢您,让我更加坚强!”
“谢谢您,让我更加坚强!”握着母亲张华的手,儿子小扬说。西夏小区11号楼居民张华身患乳腺癌、甲状腺癌,需长期服药,丈夫也因癌症去世。和她相依为命的儿子小扬从小患有遗传性腓骨性肌肉萎缩,是肢体一级残疾人。虽然不幸多次降临在这个家庭,但张华并没有被困难打倒。她坚持服药,积极治疗,乐观生活,并鼓励儿子康复锻炼,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实现自立自强。小扬工作稳定后,主动向社区申请退出低保行列。
留意到自己所住的小区有残疾人155户162人时,小扬为了更好地帮助残疾群体,又开始自学心理学并于2022年考取了心理咨询资格证书。“我们小区残疾人多,家属照顾残疾人存在较大的压力,有些残疾人本身就非常需要心理疏导,及时纾解情绪。”小扬说。于是,他将自己所学到的心理专业知识无偿分享给大家,并和社区工作人员组建起“五色花”专业志愿者团队,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走进张华家,屋内虽然装修老旧,空间狭小,但打扫得一尘不染,也没有一丝异味。当调研组关切地询问张华“有什么实际困难说一说”时,老人说:“党和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内心特别感动,也很激动。现在各方面都保障得挺好,感谢大家。”老人回忆,2019年10月她做了“两癌”手术后,2020年春节前,1万元的“两癌”手术补贴就发放到位了。
“很感谢党和政府,我和妈妈一定会继续努力。”小扬说。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但母亲犹如风雨中的铿锵玫瑰,逆风绽放,勇敢面对生活难题。
“我是你的眼”
“来,头发梳好,咱们出门喽。”67岁的西轴退休职工周发荣虽说是视力一级残疾人,双脚不能走路,但在老伴代永川的精心照顾下,她面颊红润,精神状态很好。
别看年近七旬的代永川精神矍铄,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但他曾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并于2015年接受心脏瓣膜手术。生病期间,他嘴里反复念叨:“家里老伴需要我,我绝不能倒下去。”巨大的责任感支撑着他,出院后他每天上午都会在小区锻炼身体,让身体各项机能尽快恢复起来。2017年,代永川从西轴退休后,每天买菜回家给老伴做饭。由于周发荣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代永川就坚持低油低盐饮食,遵照医嘱照顾周发荣吃药。
为了方便带老伴出门,代永川把家搬到了一楼,将房子装饰一新。天气好的时候,代永川就会用轮椅推着周发荣出门散心,给老伴讲路上看到了什么,有啥变化,让周发荣感知到外界的变化。生活中,不善言辞的代永川经常安慰老伴:“我就是你的眼睛,我看到的都会讲给你听……”
走进老人的新家,院内花草生机勃勃,屋内虽然陈设简单,却收拾得井井有条。调研组关心地询问老两口“生活上有什么困难”时,老人希望能相互陪伴,一起变老,他们灿烂的笑容映在每个人的心里。
作为一个典型的企业型小区,西夏小区60岁以上老人1800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1.3%,多为西轴退休职工。曾经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他们来自全国四面八方,扎根第二故乡,为宁夏工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如今,他们进入暮年,给他们“稳稳的幸福”,让他们在宁夏安度晚年更是新赶考路上的必答题,相信发生在这里的温暖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