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原州区杨郎村:蜜瓜产业种出“甜蜜”生活

本报记者 邓 蕾

近日,记者走进原州区杨郎万亩拱棚瓜菜基地,阳光下的万亩拱棚一眼望不到边。棚内,一排排瓜藤顺势生长,一颗颗均匀饱满的蜜瓜藏在翠绿的叶子间,散发出阵阵果香。

“我们的网纹瓜是蜜蜂授粉的,对人工技术和标准化管理要求非常高。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园区采用包工制,由当地村民进行管理,并对瓜果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每一颗瓜都是优质产品。”该基地负责人曹少雄介绍,杨郎的网纹瓜一共有6个批次,供应周期从7月份持续到10月份,有“牛三”“脆甜”等6个品种,生长周期短、甜度高,对应高端市场。

曹少雄说,网纹瓜果肉颜色晶莹剔透,绵柔软糯,广受浙江、广东、福建、四川等南方市场欢迎。

近年来,杨郎村按照设施拱棚和露地种植一体化发展思路,将土地平整成集中连片区,打破地界村界限制,总体规划、连片开发、统一建设,带动周边6个村种植瓜菜1万多亩,受益人口2万多人。为了将优质的农特产品销售出去,杨郎村还完善了道路、灌溉、信息传送等基础设施。按照“党建引领+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群众联手外地农业科技公司,走“订单种植”之路,大力发展高效益的“优质冷凉瓜果蔬菜”。

“原来农户各自为营,种植传统作物,亩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连片种植高档优质瓜菜,亩产值达8000多元。”杨郎村党总支书记曹辉说,杨郎村引进浙江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与原州区齐力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由杨郎村提供土地、保障水电路,由浙商统一技术指导、良种供应、包装销售,依托百果园、厦门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实行订单式种植。

“目前,我们基地常年务工人员有400多人,人均收入每年2万元左右。”曹辉说,基地探索建立的“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由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彻底解决农户产销不对路的后顾之忧,降低种植风险,同时吸纳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就业,对本村已脱贫户实行“保底分红+二次分红”,真正让群众增收。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杨郎村也搭上了国铁帮扶的“快车道”。据了解,2020年以来,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014万元,在杨郎村建成果蔬冷链库及制冰车间、果蔬分拣车间以及2000余亩设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提升改造项目,不仅有效解决该村果蔬产业链不完善的短板弱项,而且扩大果蔬种植规模,丰富产品品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2024-07-24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8712.html 1 原州区杨郎村:蜜瓜产业种出“甜蜜”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