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文/图
“近年来,宁夏政务环境持续优化,省级政府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5年位居西北第一、西部前四。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区相比、与民营企业的需求相比,我区在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中仍存在短板和弱项。”今年,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提交《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从多角度积极建言。
提案指出,由于缺乏整体性、长远性的法律政策体系规划,一些涉企法规政策还没有及时出台,让部分企业增加了经营成本,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如在企业用电补贴政策上,由于今年我区没有出台电价补贴政策,在用电补贴政策逐渐收紧的趋势下,过去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低电价政策优势逐渐消失,造成部分用电大户生产成本明显增加。
提案建议,进一步完善法规政策供给体系,及时做好法律法规立、改、废。在“立”上要从民营企业成长环境、政策支持、法治保障等方面形成完善的地方法规体系,加快出台宁夏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配套政策,提升企业发展信心。在“改”上要学习借鉴“晋江经验”等好的经验做法,对工作中形成的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固化为政策制度,以更具可操作性和更加优惠措施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在“废”上要及时清理不适应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陈旧法规,包括现有涉及民营经济发展法律法规条款有冲突、政策文件相互打架、执行效果落实差的,按照法定程序修订或废止。
“企业普遍反映由于个别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政策一直在空转,如自治区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50条’政策措施出台后,将近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反映对留抵退税、延期还本付息、阶段性缓缴社保费用等政策不了解。”针对该问题,自治区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建议,相关职能单位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不断提升涉企政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线上,组织对现有的国家、自治区相关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梳理整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提高涉企政策覆盖面。线下,要发扬“店小二”精神,会同商协会和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深入企业广交朋友、宣传政策、落实措施,“面对面”“点对点”为企业解读相关政策,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