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六权”改革赋能 擦亮“紫色名片”

销售人员向客商介绍宁夏葡萄酒。

葡萄酒博览会期间,消费者品鉴白葡萄酒。

货架上整齐摆列的葡萄酒。

张海峰 文/图

“六权”改革是我区牵引先行区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作为我区“六特”产业之首的葡萄酒产业,也在“六权”改革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8.3万亩,占中国酿酒葡萄规模三分之一以上。酿酒葡萄的种植,让35万亩荒地变成绿洲,葡萄园“浅沟种植”成为贺兰山东麓最大的洪水拦蓄工程,“葡萄酒生态”逐渐构成新的生态屏障。

今年,自治区工商联提交《关于推进“六权”改革赋能宁夏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提案》中提出,通过“六权”改革赋能,部分酒庄拿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解决了林权、地权、经营权等一地多证、多权多证和葡萄种植用地确权登记难及抵押融资难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招商引资、融资贷款、投资产业,提案建议,要对葡萄酒产业的生产要素、生态产品开展科学系统评估,建立“六权”改革服务库,探索将生产要素、生态产品列入政府担保项目库。延伸“政府+银行+担保+保险”的林业金融服务,实现山林权抵押融资贷款,为葡萄酒、休闲农业、文旅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如何帮助企业提高市场资源置换能力,加速要素资源流向?提案提出,要将金融赋能作为实现要素价值转化增值的关键环节,通过激励约束、优化服务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金融衍生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不断赋能“六权”金融属性。加大“六权”改革精准施策力度,从顶层设计层面,对优化布局的产区、推广的良种苗木、标准化的栽培、规范化的酿造技术、升级的技术装备,打开改革之门,开启“绿色通道”,利用“六权”改革扶持助力产业发展。要将“六权”改革赋能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创新应用,在整个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推广复制,开启常态化的产业座谈交流、政务问需、联席会议,建立因地制宜的“六权”改革赋能政策,让“六权”改革赋能宁夏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 2024-07-09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8068.html 1 “六权”改革赋能 擦亮“紫色名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