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赵桂琴:

让刺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赵桂琴在阿联酋迪拜为当地女学生授艺。

赵桂琴作品《金陵十二钗·探春》(张洁摄于2008年)。

赵桂琴,1966年3月出生,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红城水村人。2008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代表性传承人。

赵桂琴1966年3月出生于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红城水村一个农民家庭,这里位于宁夏南部山区边缘,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自然条件较差。但此处自古流传着传统的刺绣民俗文化,在赵桂琴儿时的记忆里,村子里的女娃娃及已婚妇女在农闲时节都会围到一起,绣鞋垫、绣枕套,而且,还要比赛刺绣技艺。在如此的耳濡目染之下,儿童时期的赵桂琴就对刺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8岁开始,她就忍不住跟着二姨偷偷学刺绣。因为是农家孩子,有空还得帮助大人干些农活。后来,母亲看她的确喜欢刺绣, 而且很有悟性,便开始教她绣花。赵桂琴家中有六姐妹,小时候,小妹上学,大姐二姐一边务农一边为家人做衣服、做鞋,三姐和赵桂琴及五妹都学会了刺绣,且一个比一个热爱刺绣,目前都是自治区级非遗刺绣传承人。在母亲和二姨的悉心指导下,在姐妹的相互激励下,赵桂琴的刺绣技艺日益见长。尤其是图案配线,她似乎对色彩有着与生俱来的敏锐,从来无须母亲的指点,便能根据所绣的图案,自己搭配出协调秀丽的色彩。还有对各种刺绣针法的领悟,赵桂琴都要优于周围的姐妹们,正如绣娘们所评论,一样的图案,赵桂琴绣出来的效果,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很早以来,赵桂琴就显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刺绣才能。

赵桂琴从事刺绣四十多年,历经多年磨砺,掌握了打籽绣、平针绣、斜针绣、穿插绣、乱针绣、裹针绣、硬褙绣、掇绣等多种绣法,且刺绣技艺日臻精湛,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刺绣技法,创作出琳琅满目的精美绣品。她的绣品题材非常广泛,有花鸟、人物、山水,突破了西北刺绣以花鸟为主的常规,尤以绣制古今人物见长,具有“精、细、雅、洁”的艺术风格,能够将人物的表情神态展现得细致入微。主要作品有《金陵十二钗》《青花瓷》《九色鹿》《我的母亲河》等。近年来,赵桂琴的许多绣品在各种展会上获奖。2008年荣获宁夏首届旅游产品展示银奖。2010年作品《青花瓷》获全国“七夕女红手工艺大赛”铜奖。2011年获第四届海峡两岸文化遗产博览会交易会最佳文化精品铜奖。2013年作品《九色鹿》获宁夏首届文化创意设计大奖赛三等奖。2013年获第二届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川镇北堡)金奖。2015年获第三届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川镇北堡)一等奖。2016年荣获中国文化馆年会·文化艺术博览会暨银川“一带一路”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会非遗展优秀非遗项目奖。201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书法美术摄影民间工艺作品展中,绣品《神奇宁夏雄浑贺兰》荣获三等奖。在“非遗进万家·文旅展风采2020年宁夏黄河流域非遗作品创意大赛”中绣品获二等奖。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民间工艺作品展中绣品《我的母亲河》获二等奖。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向福建省委和政府赠送了题为《闽宁协作山高水长》的宁夏刺绣插屏,以此向二十五年如一日无私援助宁夏脱贫攻坚的福建省表达诚挚谢意,传递宁夏人民对福建人民的深情厚谊,铭记闽宁协作的山海之情。该作品的承担者为赵桂琴团队,选用真丝面料、优质蚕丝线,采用双面绣的手工技艺,用了45个日日夜夜精心绣制而成。作品两米多见方,采取薄玻璃夹裱工艺, 配以花梨木屏风外框和鸡翅木基座,插屏整体长2.65米、高2.18米,尽显高雅韵致。该绣品被收藏于福建省福州市档案馆。另外,其绣品《金陵十二钗》被中国博物馆收藏,《青花瓷》被广东博物馆收藏。鉴于赵桂琴精湛的刺绣手工技艺,于2019年被评为宁夏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近年来,赵桂琴的刺绣不仅享誉宁夏等地,还随其参与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被宣介到海外一些国家。2011年,赵桂琴随宁夏代表团参加阿维斯文化基金会、中国驻迪拜总领馆、中国文化部主办的阿联酋迪拜中国文化周,展示了中国民间刺绣的独特技艺。2012年应塞舌尔文化部邀请、受毛里求斯中国文化中心委派,赵桂琴前往非洲东部岛国毛里求斯授课历时40天。之后,前往韩国参加中韩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在一次次的对外交流交往中,赵桂琴把精美的中国民间刺绣艺术分享给了很多国外的民众。

赵桂琴自身的刺绣事业有成,同时也不忘带领更多的农村姐妹靠手艺脱贫。2008年以来,赵桂琴应邀担负起了培训农村绣娘的艰巨任务。2009年在银川市文化城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产业孵化基地,赵桂琴正式成立了“桂琴民间刺绣培训班”。2013年“宁夏赵桂琴刺绣有限公司”成立,2016年经自治区扶贫办批准,该公司成为自治区刺绣技能培训基地。为积极响应自治区扶贫开发政策,更好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赵桂琴十多年来为培训农村绣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先后共培训贫困地区妇女及残疾人千人左右,其中具有一定刺绣水平、能够协助赵桂琴承接刺绣订单的徒弟约百人,她们将成为宁夏地区民间刺绣的有生力量。

如今,赵桂琴作为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司的刺绣业务,努力使公司的手工绣品成为高端艺术品、收藏品、装饰品,并将绣品远销欧美、日本、非洲等国际市场,尽心竭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她认真履行所担负的传承职责,在培训众多农村绣娘的同时,也积极培养两个女儿王倩和王婧。在她的言传身教之下,女儿深得母亲真传,刺绣技能进步很快,已经成为母亲的得力帮手,在母亲繁忙的情况下,能够接替母亲完成一些刺绣作品。女儿的成长,自己的刺绣事业后继有人,让赵桂琴感到无比欣慰。

(本文摘自《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实录·银川卷》作者:武宇林 杜 丹 张 洁 马慧玲 图片为书内插图)

--> 2024-07-08 刺绣代表性传承人赵桂琴: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8032.html 1 让刺绣在保护传承中绽放光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