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董必武: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首都十大建筑是5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建筑。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以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意见,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计、命名了会议厅。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决定,各省、自治区自行设计布置。

人民大会堂会议厅作为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场所,“宁夏厅”作为与外省区交流的一个窗口,广大干部群众都希望把宁夏厅布置得新颖别致,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刚从北京调来宁夏任人民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的黑伯理同志。

人委会办公厅为了圆满地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先后派同志到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军事博物馆查找毛主席的手迹,又在毛主席所有的诗词中寻找《清平乐·六盘山》词中的字,希望把这些字拼起来组合成一首词。但是,找到的这些字连起来的词特别别扭,体现不出毛主席书法艺术的特点。最后,黑伯理就向审查委员会提出了向毛主席求字的构想。因为黑伯理曾经在北京工作过,跟董必武的秘书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董必武向毛主席求字。这样,黑伯理利用到北京出差的机会,向董必武副主席的秘书提出了想法,并给董必武写了一份信。

董必武看了信后非常重视,殷切地说:“主席一般是不愿意为人们写书法作品的,但考虑到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一个回族聚居的地方,我估计毛主席会写,我来替你们说说看。”便写信向毛主席说明情况,请毛主席写《清平乐·六盘山》一词。直到1961年9月8日,毛主席在庐山会议的休息期间,用6张16开宣纸书写了《清平乐·六盘山》,并给董必武写了一封短信:“必武同志,遵嘱写了清平乐一词,如以为可用,请转交宁夏同志,如以为不可用,可重写。祝健康。一九六一年九月八日。”

董必武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1963年10月到宁夏视察,除了听取当地党政领导同志的汇报,还专门约见民主人士听取发展宁夏的意见和建议。董必武指出,西北地区特别是宁夏地区要注意植树造林,这样做可以保持水土、调节气候,还可以解决群众的盖房和烧柴问题,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好事。他提醒当地政府要妥善地解决好林权问题,要照顾国家、集体和群众三者的利益,农业方面不要搞什么高远的东西,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

(据《中国青年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2024-07-08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8031.html 1 董必武: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