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聚焦“一老一小” 让群众文化更有温度

——宁夏12345热线转办金凤区政协委员社情民意信息助力增加公益类惠民舞台剧演出

本报记者 束 蓉

近日,金凤区政协委员翟志强通过宁夏“互联网+政协”平台提交《关于增加老年、儿童公益类舞台剧演出的建议》的社情民意信息,宁夏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将此件转办至承办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在规定时间内办结并反馈办理情况。

“十四五”以来,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迎来快速增长期。截至2023年底,全区有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09万人,占全区总人口14.95%,较2022年增加了近7万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养老观念逐步转变,老年人需求结构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老年人文化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加大。

在“双减”教育政策背景下,未成年人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公共文化场馆活动中来。尤其是中小学生陆续开启暑期生活后,“希望多看看公益舞台剧”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焦点。

翟志强介绍,文化惠民工程是自治区政府每年确定的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他留意到,银川市关爱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公益类演出频次较低,这一文化产品供应与“一老一小”群体的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建议相关部门联动增加公益类舞台剧演出频次,通过舞台剧的精彩演绎传递文化产品特有的高度、温度和厚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容。

作为社情民意信息承办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表示,为充分发挥文化文艺工作特点优势,我区依托宁夏人民剧院、银川艺术剧院等演出单位,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惠民文艺演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宁夏人民剧院秉承“月月都有惠民场,场场都有惠民票”的工作原则,2023年组织、引进演出283场,其中惠民演出106场,占比37%。银川市定期安排有关老年人和儿童的公益性演出,部分演出推出公益惠民票。

针对农村地区留守老人较多,喜欢听戏的实际,自治区文旅厅充分发挥“文化大篷车”引领作用,组织全区各级各类院团每年开展“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惠民演出2000余场次,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宁夏京剧院创排的京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新编京剧《红高粱》等节目,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结合每年寒暑假节点,我区精心编排并推出了一批关注当代少年儿童教育现状的儿童剧,如《沙漏里的童谣》《我家有只霸王龙》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着宁夏各族群众的精神构建、道德养成和价值追求。宁夏话剧团还主动对接各学校,将儿童剧《沙漏里的童谣》送进校园。

为持续提升公益类精品文化剧目“含金量”,我区还邀请上海昆剧团在银川演出《牡丹亭》,推出西安儿艺经典民俗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等名团名剧,满足广大群众欣赏文化精品的需求。

此外,自治区文旅厅利用文化文艺工作宣传群众靠前、服务群众直接的优势,结合各类节会活动,营造主题教育良好氛围,打造了“宁夏新春音乐会”“宁夏新春戏曲晚会”等一批品牌演出。并通过支持宁夏书画院与各地美术馆联合举办主题美术作品展和公益培训,满足书画爱好者的需求,为“一老一小”的精神文化生活“加餐”。

--> 2024-07-08 ——宁夏12345热线转办金凤区政协委员社情民意信息助力增加公益类惠民舞台剧演出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8009.html 1 聚焦“一老一小” 让群众文化更有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