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中卫“光伏+”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新模式加速形成

本报记者 孙振星

入夏以来,气温持续走高,但面对盛夏的“烤”验,中卫一众光伏项目建设依旧火热。

沿着腾格里沙漠一路向前,一块块光伏板纵横交错,一眼望不到边的深蓝色光伏组件,汇聚成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蓝海”。中卫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稀少,日照充足。对于光伏产业而言,荒漠、戈壁,这些人迹罕至的生态“负资产”,却是绿电发展的“热土”。十多年来,中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乘势而起,在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同时,努力实现光伏发电与生态修复协同发展。目前,中卫沙漠光伏产业园已进驻10多家企业,建成光伏电站容量超千兆瓦,年可新增绿电发电量35亿度。

在中卫市,如若要提起光伏产业,就不得不提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宁夏腾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项目。该项目位于沙坡头区腾格里沙漠东南部,由龙源电力宁夏公司负责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100万千瓦于2023年4月26日全容量投产,年发电量达18.1亿千瓦时。目前二期北区100万千瓦光伏项目330升压站已完成全部土建和设备安装工作,全面进入设备试验与调试阶段,光伏本体组件正在安装。

“首期300万千瓦光伏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达57.8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1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66万吨。项目多采用平单轴追光系统,相比固定可调支架可提升约10%的发电量。”龙源电力宁夏公司设备维保中心主任工程师潘战国说,不仅如此,项目以建设“绿色能源+生态治理”为核心目标,将组件中心点离地距离提升至3米,为生态治沙和板间种植留足空间。通过在场区周边设置三道立体防沙障,铺设草方格,种植灌木、果树和蔬菜、蘑菇大棚等方式,开展多元治沙模式和治沙经济,达到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一期项目通过治理,植被覆盖率从0%至5%增加到15%至25%,生态效果明显,二期项目将继续全力打造“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生态旅游和荒漠治理”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新模式。

创新驱动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中卫各大光伏产业链企业聚焦科技创新,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链向新质生产力跃升。

走进宁夏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崭新的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行,搬运机器人自动规划路径,将物料精准“投喂”给生产设备,实现无缝对接。宁夏协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于2023年着力建设各种智能化生产线,今年2月首批单晶炉集中控制系统上线,打开了“人机协作”新模式。

“当前,新能源产业蓬勃兴起,中卫市以新型工业化为发展方向,在推进工业调结构、转方式,转型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开展以延链、增链、补链项目为主的产业链招商活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端化发展,先后引进了华创风能、协鑫等一批新能源制造企业,形成‘工业硅—单(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电站’开发为一体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前景令人鼓舞。”中卫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与交通科科长万立玲说,中卫市将积极推进“两园两基地”光伏产业建设,在实施“绿电园区”试点项目的同时,推进沙漠光伏产业园提质增效,提升光伏发电及土地利用效率。力争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18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52亿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200万吨以上。

--> 2024-07-04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7850.html 1 中卫“光伏+”多位一体循环发展新模式加速形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