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瑞利 文/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称非遗)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自治区政协委员罗海波提交《关于加强职业院校非遗技艺专业建设的提案》,建议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文艺事业,推动文化建设。
“我区面临着非遗传承后继无人,难以复制,市场化程度低的问题。”罗海波说,通过在职业院校加强非遗技艺专业建设,一方面可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融合,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原创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丰富非遗内涵元素,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也为职业院校学生开辟新的就业途径。
罗海波建议,自治区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探索构建政府、学校、非遗相关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加强非遗技艺专业建设,采取政府购买的方式,设定相关岗位,采取“订单式”委培,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优秀的非遗人才。相关部门要精准、合理地做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技艺类非遗专业设置;科学、系统地做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技艺类非遗专业课程安排;深化教学模式,积极搭建实训平台。拓展“传承人+电子商务团队”合作模式,解决传承人技艺之外如技术支持、平台传播能力等开拓市场负担,为相关合作团队和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文化资源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