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有这么一个未成年群体,他们的父母一方入狱,家庭面临着失去主要经济来源和成长环境差的困境,他们就是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为了让这一未成年群体能够健康成长,得到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同时促进狱中人员积极改造,今年4月,自治区政协在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中,关注慰问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一步助力“黄丝带帮教”工作,让困境儿童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39岁的西吉县服刑人员马某还有一年零六个月出狱,入狱前她最放心不下的便是家中的3个孩子。了解到马某家情况,今年2月,西吉县团委按照坚持各类帮扶措施要打在卡上、拿在手上、穿在身上、吃在嘴上、暖在心上“五上”的帮扶要求,将3名孩子纳入全县困难青少年帮扶台账,并组织西吉县团委副书记陈兰兰、什字乡山庄村团支部书记马志煜以“爱心哥哥姐姐”名义进行结对帮扶,密切关注帮助三兄妹生活学习情况。
母亲马某入狱对二女儿兰兰(化名)影响很大,今年3月,还在上七年级的兰兰产生了厌学情绪。“突然就不想去上学了,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我一看这不行啊,小小年纪不上学咋整?”作为兄妹3人的“爱心哥哥”,马志煜告诉记者,为帮助孩子早日入学,他每天把兰兰带到山庄村“儿童之家”,帮她补课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她敞开心扉。
每逢周末和假期,陈兰兰和马志煜只要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写作业、读书,放学后还会带他们逛文具店购买喜欢的文具。在“爱心哥哥姐姐”的陪伴下,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性格也变得开朗很多,兰兰也不再抗拒入学。4月22日,西吉县团委协调教育部门为她转学,并帮助她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低保。如今入学一月有余,兰兰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学习也慢慢赶上了进程。
“儿媳入狱后,儿子到县城打工了,孙子孙女的生活她还能操心,但辅导学业就有心无力了,很感谢大家的帮助,让娃娃学习上有很大进步,家里生计也有了改善……”今年5月,西吉县团委筹措资金为马某家送去了6000元救助金,拿着救助金,孩子的奶奶哽咽地说。
“今后我们将持续动员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对孩子们进行物质救济,帮助改善生活质量。同时,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等定期开展青春自护教育活动,加强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安全保护。”西吉县团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系列帮扶助力孩子们重拾生活信心,健康成长。
为加强保障困难青少年关爱帮扶,近年来西吉县团委通过调研走访和摸排,为250名困难青少年建立了关爱帮扶数据库。在吉强镇惠安社区创建全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试点项目,帮扶特需关爱青少年5名。为32名残疾、孤儿、单亲等特殊困难家庭中小学生改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争取各类资源,开展各项活动,全力保障困难青少年的各项权益,并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用心用情用力织就困难青少年关爱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