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为切实做好困境儿童关爱工作,进一步营造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今年,青铜峡市政协围绕“关爱困境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开展协商调研,为助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凝共识、聚合力。
今年3月,青铜峡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深入青铜峡市裕民街道南苑社区、小坝镇林皋村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以及困境儿童家中实地调研,并召开协商座谈会,青铜峡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财政局、住建局、卫生健康局、医保局、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围绕“关爱困境儿童 助力健康成长”主题,集思广益,谋划对策,面对面协商座谈,提出建议,凝聚共识。
“近年来,青铜峡市积极落实各项儿童福利保障政策,完善儿童保障工作机制,为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协商座谈会上,青铜峡市相关负责人对困境儿童帮扶工作进行汇报。
“目前,对于困境儿童帮扶还存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等情况,困境儿童信息更新不及时,有帮扶重复化现象。”在协商中,青铜峡市政协委员提出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相关部门给予逐一解答。
目前,青铜峡市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民政、公安、教育、妇联等30余家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保障困境儿童工作高质量开展。将困境儿童经费全部纳入财政兜底保障,关爱服务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建立市、镇、村(社区)三级救助保护网络,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站9处。为193名困境儿童建立了详细的家庭信息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实现困境儿童精准救助关爱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儿童纳入孤儿养育津贴、残疾人“两项补贴”、低保、临时救助等政策保障范围,组建“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提供陪伴和帮扶。在青铜峡市14所初、高中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
“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困境儿童信息没有实现部门间数据双向贯通,没有形成‘握指成拳’,部分需长期药物治疗的困境儿童医疗保障不足。大病治疗费用较高,后期治疗费用家庭无力承担,医疗保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导致困境儿童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部分困境儿童因患疾病,家庭精神压力较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的社会性困境儿童,缺少父母关爱与教育,心理出现偏差,家庭教育缺失。”委员们提到。
委员们建议,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协同联动精准帮扶,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由民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青铜峡市困境儿童数据比对、核查,解决数据“政出多门”问题。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本医保待遇,在经基本医疗、大病保险的自付费,给予全额医疗救助和80%医疗救助,对困境儿童给予倾斜救助。建立慈善医疗,为困境儿童重特大疾病慈善救助,进一步减轻医疗负担。
发挥社工组织和“爱心妈妈”在困境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儿童主任、妇联干部要协同配合,关注困境儿童身心健康,及时了解困境儿童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提高家庭教育能力。进行个案精准帮扶,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借助困境儿童等公益项目,筹措资金,开展困境儿童关爱、帮扶、维权等服务。
委员还建议,在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向困境儿童提供心理关爱帮扶。发挥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作用,对有心理、行为异常的困境儿童,开展科学评估、“对症下药”、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困境儿童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困境与逆境。
协商会现场,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被青铜峡市有关部门负责人“照单全收、当场回应、定向回复”。
遇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一场协商会让“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理念深入人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