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让“案结事了”变“事心双解”

——我区建立人民调解“事心双调”工作机制

本报记者 单 瑞

“没想到彩礼这么快就要回来了,要是没有司法所提前介入调解,这事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处理结束。”近日,案件当事人李某某在得知女方同意返还彩礼11.5万元和首饰后,双方心平气和前往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至此,这件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在吴忠市红寺堡司法局红寺堡司法所“事心双调”机制的调解下,得到妥善化解。

今年初,自治区司法厅联合自治区党委政法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妇联联合建立人民调解“事心双调”工作机制,全区各级司法系统紧紧围绕矛盾纠纷调解既解决诉求又解开心结的“事心双调”理念,全程跟进了解纠纷当事人心理变化情况,充分运用心理疏导方法,持续化解当事人心理“隐患”,最大限度把矛盾吸附在当地、把纠纷化解在萌芽,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进“塞上枫桥”品牌实现新突破。

“父亲的遗产应该全部由咱们兄弟俩继承,而不是三个人平分。”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古城村村民老马育有两儿一女。老马去世后名下有一套楼房、存款若干,大儿子主张平分遗产,小儿子却一直不同意。

今年2月,古城镇司法所调解员了解情况后,根据遗产继承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面对面普法,告知兄妹三人继承权都受到法律保护,女儿依法与两个哥哥平等享有对父母遗产的继承权。在调解员的多次跟踪化解后,双方的对立情绪逐渐缓和下来,调委会随即联合心理咨询专家适时介入进行疏导,最终三人同意平均分配遗产,兄妹三人在人民调解“事心双调”工作机制的高效运作下实现握手言和。

矛盾纠纷产生的根源在于当事人双方的内心,化解矛盾纠纷的源头也在于疏导当事人的心理。“在你们的耐心调解下,我和海某既划清了地界,也打开了心结,消除了矛盾,十分感谢。”前不久在西吉县,面对回访人民调解员时,当事人柯某某说出了心里话。

2023年6月,在西吉县耕地整合过程中,柯某某与海某某耕地上下地界被破坏,导致柯某某占用了临界海某某部分耕地,柯某某在进入自家耕地时需要经过海某某家耕地地埂,海某某一气之下阻挡柯某某从自家地埂通过,两家矛盾越积越深。调解人员了解情况后,就柯某某占用海某某部分耕地行为开展面对面普法,同时对海某某因一时气愤阻拦柯某某从其耕地地埂通过的行为,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各退一步,达成调解协议。今年以来,西吉县司法局不断延伸人民调解服务触角,抓住春耕生产的“机”,共排查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730件,成功化解1704件,化解率达98.5%。

自治区司法厅相关负责人介绍,1月至5月,全区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7万余人次,调解案件总数2.1万余件,调解成功率96.9%。在人民调解“事心双调”工作机制下,全区各地司法系统采取不同的调解方法,从情、理、法多角度引导当事人用“理性”解“怨恨”,用“真心”解“心结”,真正做到“事心双解”。

--> 2024-06-13 ——我区建立人民调解“事心双调”工作机制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7035.html 1 让“案结事了”变“事心双解”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