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文/图
近年来,我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2023年全区民营企业培养的科技领军人才、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和柔性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分别占总数的15%、40%和65%,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有效人才支撑。”今年,民盟宁夏区委会提交《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案》提出,我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部分企业依然对科技创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多。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产业链的前端、价值链的低端、创新链的末端,拥有强劲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不多。
民盟宁夏区委会建议,实施企业倍增计划,积极壮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逐步形成“储备入库一批、培育成熟一批、申报认定一批”的压茬培育机制,让更多优质中小企业成为我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
提案还建议,研究成立民营企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分担基金,着力为民营企业打造一流科技创新环境。建立完善财政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坚持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导向,发挥好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对企业创新进行分环节分阶段支持,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实现良性循环。建设一批“飞地”研发中心、离岸孵化器等联合创新平台,不断拓展企业科技创新合作的领域和渠道。引导鼓励区内企业与东部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对接、合作研发、柔性引才,突破一批技术难题、引进一批科技成果,不断提升企业开放创新水平,实现“宁夏所需”与“东部所能”高效对接,助推企业实现创新能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