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银川经开区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张红霞

明媚夏日,生机勃勃,“新”意盎然。

新动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对于银川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银川经开区而言,新质生产力正成为企业拓宽发展路径的新赛道、焕发活力的强引擎,也成为经开区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向“新”力。

日前,记者走进银川经开区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先后参观了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和3D打印工厂,通过沉浸式视频体验,了解共享铸钢大型高端铸钢件、加工基地生产情况,近距离参观共享集团自主研发打印机、国内外引进打印机工作流程及其产品。从铸钢传统生产车间到3D打印成形智能工厂,无不体现着新旧动能的转化过程。

创新中心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进步”为使命,围绕铸造企业数字化建设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通过关键技术突破,研发铸造全流程运营管控平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铸造行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带动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聚焦制造、教育、政务三大领域,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等业务,我们整合资源,加强先进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标准服务能力,努力成为行业一流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智能铸造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创新中心已在国内设计建设世界首座万吨级砂型3D打印智能工厂、全球首座万吨级铸造3D打印全流程智能工厂等近10座综合集成技术全球领先的智能铸造示范工厂。

集众智、汇众力,竞逐“新”赛道的国家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已在北京、山东、安徽、福建等地设立5家分中心,并为中国船舶、中国航发、安徽应流、宁波日月等1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铸造)系统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砂型3D打印及快速铸造、产学研相关服务,打造“互联网+绿色智能铸造”产业新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在宁夏巨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能机器人”),记者看到,在数条自动化生产线上,桁架机器人提吊搬运、忙碌不停,关节机器人腾挪闪转、精巧灵活……

“这些‘数字工人’正在代替或辅助人工完成各种高难度、高精度生产任务。”巨能机器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一家“制造智能工厂的工厂”,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生产线、辅助单元和数字化制造软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梯及其他通用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目前,企业已为360多家终端用户交付1600多条自动化产线,集成3D视觉抓取、关节机器人拆码垛、桁架自动线等先进技术,助力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把客户“武装”成智能工厂,巨能机器人瞄准市场需求,持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构成的一系列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实践应用,进一步推进产业智能化进程,引领行业专精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结构、培养专业技术团队,积极为客户提供带有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智能化生产线、少人化零部件加工工厂综合解决方案,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品牌影响力,催生新质生产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巨能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

凝“新”聚力、敢于追“新”,不少企业从制造变“智造”,背后是银川经开区着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银川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通过培育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创新载体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等,加速“数改智转”步伐,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力争以科技强基赋能,以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园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2024-06-06 ——银川经开区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6773.html 1 一路向“新” 动能澎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