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希望我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孩子们从小懂得奉献,关爱他人。”6月3日,记者拨通宁夏红十字志愿者朱全(化名)的电话时,他深情地说道。
生命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为挽救生命而无私奉献的崇高善举。从2017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开始,经6年多的爱心守候,朱全于今年5月下旬圆满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血液病患者传递了最为珍贵的“生命火种”,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第17646例、宁夏第135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朱全是一名吴忠市的小学教师,在三尺讲台上他认真育人,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衷公益事业。爱心道路上,妻子和他并肩同行,一直默默支持丈夫。朱全的妻子是一名资深红十字应急救护师,在她的带动下,朱全多次参加义务献血活动。在2017年的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中,夫妻两人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毫不犹豫采集血样一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
今年4月初,朱全接到吴忠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能够挽救一条宝贵生命时,他当即应允。由于患者病情紧急,需要加急捐献,接到通知的第二天,朱全便赶往医院顺利完成高分辨血样采集以及捐前体检工作。获悉朱全的大爱善举,学校负责人和同事全力支持,为他调整工作时间,让他安心捐献。5月下旬,做好充分准备的朱全在妻子陪同下踏上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并成功完成捐献。
当被问及捐献感受时,朱全说:“‘放弃’二字仅有15笔,‘坚持’二字有16笔,仅一笔之差,结果却大不相同,只要能帮助别人,我从未想过放弃。”当学生获悉他们敬爱的朱老师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时,纷纷为老师的善举点赞,并希望长大后能成为像朱全一样对社会有益的人。
据宁夏红十字会最新统计,自2014年至今,我区已有5名教师加入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并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宁夏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的,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及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后1至2周左右,血液中各种成分就会恢复到捐献前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