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小区里有些养犬住户,未能及时清理宠物粪便,影响环境卫生,如果遇到不文明养犬行为,大家一定要积极劝导。”“利用长廊打造的邻聚讲堂,不仅是学习的平台,还是小区议事、邻里诉求和建议表达的地方,自己的事情自己提、自己议、自己管,解决不少小区治理难题……”近日,在兴庆区中山南街富强社区红运新村小区邻聚讲堂,社区干部、网格员、老党员、居民围坐在一起,聚焦邻里纠纷、小区环境整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红运新村小区建于1999年,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现有居民521户,65岁以上居民占40%。为了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切实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富强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因地制宜推出“庭院深深‘邻聚力量、邻聚一家、邻聚微站’”一线三组的庭院党建模块化微治理模式,凝聚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六社联动资源等共治力量,形成小院落、微阵地、多服务、大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富强社区通过小区党支部积聚居民力量,复制推广东胜小区民主协商议事模式,设立“庭院里的悄悄话”意见信箱,充分听取居民群众代表意见和建议,有效化解老旧小区停车难、楼道堆物、飞线充电等各类问题40余个。在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中,针对上水管道更新、绿化留舍、停车位规划等,居民积极参与决策,切切实实成为社区治理的“主角”。
“我们把小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工作着力点,将支部建在小区,通过‘邻聚力量、邻聚一家、邻聚微站’一线三组的庭院党建模块化微治理模式,让基层治理实起来,群众心里暖起来。”中山南街富强社区党委副书记丁钰瑶说。
“都是楼上楼下邻居,大家坐下来好好商量,没有什么矛盾是解决不了的。”在中山南街安和社区,俩住户因生活噪音问题发生口角,双方情绪都很激动,矛盾有可能激化。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中山南街安和社区综治中心,“金牌书记”调解室调解员、社区干部、网格员、民警等采取面对面形式与双方住户及房东进行矛盾调解。
调解过程中,经验丰富的“金牌书记”调解室调解员肖胜军,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认真分析矛盾症结,既讲法理,又讲情理,引导当事人理性思考和分析问题,经过耐心调解,双方对立情绪都有所缓解,也同意进一步协商。
中山南街安和社区辖区共有4个小区,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安和社区依托天都十六区警务室成立综治中心,打造“金牌书记”调解室、共享法庭等阵地,联合政法干警、专业律师、法官等多元力量,让矛盾纠纷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化解,为基层依法治理提供有力保障。社区针对小区一主多房现象,成立“好房东护千家志愿服务队”,安装房屋信息登记栏,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积分兑换,充分发挥房东治理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开展流动人口登记、政策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志愿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平安自治”新模式。
中山南街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马慧荣介绍,2023年以来,中山南街聚焦“五好社区”建设,设置210个微网格,组建“暖阳”“启航”等志愿队伍,创新红运新村“庭院深深‘邻聚力量、邻聚一家、邻聚微站’”一线三组院落党建治理模式。建立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制”,制定“春风十里”居民公约,建立“庭院深深”话邻里、“布谷鸟”等民主协商机制。创建“风雨同行,‘新’中有你”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向“治理力量”的角色转变。
中山南街将持续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赋能为牵引,凝聚红色物业、“石榴籽”联盟等多方共治合力,持续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深入推进托育养老便民服务集合嵌入社区布局,聚焦民生安全“头等大事”和急难愁盼“关键小事”,全力彰显基层治理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