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本报讯(记者 陈 敏) 宁夏承担着守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资源要素齐全,是全国重要生态屏障、重要生态节点、重要生态通道。5月22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区高站位谋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取得显著成效,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据了解,宁夏分布着重要山系、森林草原、河湖湿地、沙漠戈壁等多种生态类型。植被类型丰富,包含9个植被型30个亚型132个群系。有脊椎动物87科4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雪豹、白尾海雕、斑嘴鹈鹕和大鸨等2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毛冠鹿、赤狐、灰鹤、白琵鹭等84种;无脊椎动物约4400种,其中昆虫类3700余种、蛛形类400余种、其他类群有200余种。野生植物130科645属190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发菜,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四合木、沙芦草和野大豆等27种。已记录微生物92科241属862种,其中中国新纪录属4个、中国新纪录种19个、中国寄主新纪录种18个。我区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畜禽、鱼类、药用植物、花卉林木等遗传资源,有中卫山羊、西吉驴、北方铜鱼、大鼻吻鮈等。野生及主要栽培的中药遗传资源1100余种,有枸杞、甘草、黄芪等。截至2023年底,文冠果属、枸杞属、李属和杨属等41个林木新品种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近年来,我区编制《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将全区62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为51个,总面积59.27万公顷,约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41%。实施黄河流域国土综合整治、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系统修复工程,修复面积5.27万公顷。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30万亩,移民迁出区森林覆盖率达16%左右,植被覆盖度达56%。实施贺兰山东麓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完成营造林51.32万公顷,治理退化草原25.68万公顷。实现沙化、荒漠化面积“双缩减”,成为全国首个“人进沙退”“林进沙绿”的省区。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专项行动,累计排查疑似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点位3608处,建立整改点位台账2650处,整改完成率100%。开展“清风”“网盾”“昆仑”“中国渔政亮剑”等专项行动,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得到有效保护。

--> 2024-05-23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6074.html 1 宁夏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能力持续提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