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现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的事业推向前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根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树牢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广泛凝聚民智民力,共同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坚持问题导向是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关键。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根据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用新思维、新思想、新思路去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面对国内经济新常态,要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精准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实现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等方面要用更加精准务实的举措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切实解决好社会事业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空前上升,安全问题就需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必须积极主动、未雨绸缪、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做好应对任何形式的矛盾风险挑战的准备,必须辩证理解和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关系、矛盾和问题,积极主动防范风险,发现风险,消除风险,深化改革,推进开放,确保我国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凸显了高质量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质量发展就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更明确的说,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对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遵循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需凝聚奋斗奋力的合力,更需汇聚创新创造的智慧,更需增强决战决胜的信心,我们要坚决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失效兑现承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新篇章。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