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深刻阐释。“六个坚持”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要理解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六个坚持”,深学细悟、把握精髓,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实际能力。
上好“理想信仰”理论课筑牢创新基础
守正创新是党的思想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经验。坚持守正创新,就是要以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激发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向心力。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以强烈的责任心在理论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抓实理论学习,才能学深悟透,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激发全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强大战斗力。科研院所的党员干部和科技人员要以强烈的进取心,把守正创新的着力点放在科技攻关上,牢记肩负重任,以等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全力以赴谋发展,兢兢业业抓落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高质量科技成果支撑自治区种业高质量发展。要勇于担当作为、永葆实干作风、善于攻坚克难,确保农业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重任。要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解决好新时代“三农”问题,才能谋发展、促振兴;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应变局、开新局,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上好“问题导向”辩证课 增强创新能量
结合工作实际,深刻认识到目前在科技工作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短板和不足:政治理论学习深度、广度不足,系统性不强;学科发展不平衡,科研团队建设不均衡,科研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科研领军人物的培养力度不够;对标行业顶尖科研院所,存在科研基础条件薄弱、高水平研发平台缺乏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这都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才能推进科研攻关,加快科技创新,支撑“十四五”时期农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坚持把握保障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建立“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按照“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要求,围绕绿色优质、资源高效利用的农作物新品种方面加强基础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绿色优质、营养专用”新品种培优,加大“精准轻简智能”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推进农业生产导向由增产转向提质增效,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上好“守正创新”实践课 笃行创新志向
在当下,新的时代命题赋予了我们更多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个科学方法。
加强理论学习,勇于担当作为。通过深入学习精神,不断增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和专业水平。敢于担当、善于作为,进一步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提高增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劲科技动能。
加强成果应用,推进示范引领。以“确保粮食安全、支撑农业发展”为目标,紧盯产业发展需求,强化成果供给,优化集成现有科技成果,积极主动宣传推介应用;深化院地、院企合作,建立优质高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突出成果展示,加大科技培训,助推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发展。
加强开放合作,推进协同创新。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完善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国际水稻所等国外科研院所、高校的协同交流,加大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西北农大等国内优势单位的合作共享,强化科研攻关工作的“带入感”,拓展项目联合研发的参与度,拓宽视野,提升合作能力,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推进能力提升。用足用好自治区“人才新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健全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加大力度培养现有人才,激励青年骨干提升专业素养与学术水平。以作物类型和研究方向为重点建设创新团队,培优培强传统优势创新团队;加大“放管服”内控措施落地,推动科研领域的扁平化管理,培育打造跨作物、跨专业、跨单位的大学科创新团队。
(作者系自治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