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银川首个特殊儿童手鼓社团 让“折翼天使”拥抱快乐童年

本报记者 梁 静

日前,在银川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有一群特殊孩子打着手鼓,虽然他们患有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脑瘫、唐氏综合征等疾病,但在这个“小树苗”伴悦少儿亲子手鼓社团,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小树苗”伴悦少儿亲子手鼓社团成立于今年年初,是银川首个特殊儿童手鼓社团,社团现有7岁至18岁特殊儿童35名,银川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每周为社团安排一节公益课。

“考虑到孩子不具备独立完全行为能力,所有活动需要父母全程参与陪同,在教室外等待,不如一同走进教室聆听,一同上课。中心成立亲子社团,让家长们共同参与学习,更好地指导孩子。”中心负责人介绍,心智疾病儿童对打击乐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通过动作和声音的感染力,孩子们往往能够通过不断地练习而掌握,同时鼓乐所具有的节奏感和参与感也能缓解孩子孤僻的情绪。

源源(化名)是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刚开始接触手鼓,他总是躲得很远,只要有人靠近,他就会闪躲,大叫。社团公益老师王洪霞说,在最初的那段时光里,和孩子沟通是最大的困难,“为了让孩子能够安下心打手鼓,我让孩子和妈妈坐在一起,我站在离他们一米多远的距离,反复教学,有时候,我打击一个节奏需要重复几十遍,后来孩子慢慢可以打击手鼓,我就给孩子竖起大拇指,不断鼓励,慢慢打开了源源的心扉。”随后,手鼓社团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悦海新天地等地进行演出,源源的状态越来越好。

“他第一次登台表演时,我的眼泪就下来了,通过打鼓,他也能获得认可和掌声,这都是手鼓社团带给我们的快乐体验。”源源的妈妈说。

患有脑瘫小睿(化名)如今也在社团学习手鼓,小睿妈妈说,“孩子一直学习比较慢,有时精神不集中,但学习了近半年的手鼓,他的精神好了很多,能慢慢跟上手鼓的节奏。”

王洪霞说:“为了让孩子们能融入到鼓乐中去,教学时一个简单的节奏都会被老师分解成‘数数’和‘暗语’,通过分解,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社团作为一个组织,孩子们除了打鼓之外还要接受管理,每个孩子一面鼓,上完课自己把鼓收好摆放整齐,上课要问老师好,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通过训练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多融入社会活动,学会更多正常的交往方式。”

手鼓社团自成立以来,银川市妇联为孩子们购买了书包、运动鞋等生活用品,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甚至有些家长和孩子可以独立外出参演获得一份收益。银川市妇联将继续发挥市妇儿中心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开设公益课,关心和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

--> 2024-05-10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5497.html 1 银川首个特殊儿童手鼓社团 让“折翼天使”拥抱快乐童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