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辽宁省博物馆举办“丝艺传承”展,馆藏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刺绣、缂丝、织锦工艺制作的织绣艺术品展出。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与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织绣艺术源远流长。此次展览是国内首次举办的新中国成立初期织绣艺术主题展览,展览分为七个单元,依次为民国时期的艺术品织绣、苏绣、湘绣、各地刺绣、缂丝、传承与创新、辽宁柞蚕丝的过去和未来,旨在让人们感受中国织绣艺术的风采和文化传承的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介绍,本次展览全部展品均为艺术品,尤以新中国成立初期苏绣大师和湘绣名家的作品最为珍贵,而当代苏绣、湘绣、广绣、缂丝大师的10件入展作品,则代表了国内刺绣和缂丝艺术的最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一件双面绣《五彩牡丹》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双面绣作品,根据调查发现这是李娥英等三位苏绣艺术家的作品,在双面绣发展历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据辽宁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朴文英介绍,双面绣《五彩牡丹》是白缎地,用双面绣技法刺绣一丛盛开的牡丹。1955年由朱凤建议并指导,李娥英、王祖识、蔡文华三位苏绣艺术家绣制第一幅双面绣《五彩牡丹》插屏,经过70多天的努力绣制成功。该艺术品使用创新的散套针技法绣制的双面绣的首创。从此,苏州的双面绣成为苏绣的代表,推广到全国各个刺绣产区。据悉,“丝艺传承”展览计划展出至年7月21日,展期三个月。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