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质是从地质学的角度重新解读自然山水与传统景区,从地质地理的角度挖掘景区价值,从而对景区主体定位、营销策划产生奇效。包括将挖掘地质元素的旅游价值和科普功能,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点的建设和提升,讲好地球故事、地质故事和自然故事。
以贺兰山(石嘴山段)为例,石嘴山被称为“塞上煤城”,依托贺兰山北段,曾经支撑着石嘴山地区的经济发展、资源能源供应,早些年更有支持大西北发展的大批劳动者建设石嘴山,因此有“艰苦奋斗、自觉奉献”的“贺兰山精神”。同时,以寿佛寺(原武当庙)为中心,拥有着大武口森林生态公园、归德沟长城资源、黑石峁岩画资源、韭菜沟地质地貌和文化资源,尤其是寿佛寺景区申创5A级旅游景区以来,片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从地质角度挖掘的潜力很大,古生物化石、典型地形剖面、特殊地层、丹霞地貌、岩画、石质景观、山泉水等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生态保护效果明显,漫山红叶与特殊的地质地貌交相辉映。
建议充分用好国家对贺兰山生态修复、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资金支持,丰富全域旅游资源内涵,将地质元素融入贺兰山(石嘴山段)生态旅游,把旅游价值和科普功能结合起来,深度挖掘现存的地质遗迹、古生物化石调查,并建设旅游、科普宣教场地,积极参与地质公园、地质文化村建设,为“塞上江南”黄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地质支撑。
(吴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