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陈治学 文/图
宁夏政协制定“有事好商量”协商规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协商方式,把协商平台搭进了社区、搭到了街头,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把群众的“小事”作为政协的“大事”,聚焦交通、医疗、困难群体帮扶等民生领域,切实助推解决了一批民生实事的解决……在自治区政协召开的座谈会上,一条条有关“中国式商量”的创新做法引起了采访团的关注;
在贺兰县金贵镇大棚内,采访团成员认真倾听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植物保护科科长刘媛如何通过协商平台把实用的技术传授到田间地头;
在银川市政协“优化养老健康服务 推进社区养老餐饮 助推‘银发经济’”双月协商座谈会上,现场观摩政协委员与企业代表、行业专家、社区及居民代表如何围绕小区养老餐饮存在的问题等开展面对面协商;
在青峡绣女手工艺品编织有限公司,吴忠市、青铜峡市两级政协委员,青峡绣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编织绳结非遗传承人李秋梅,以及公司车间手工艺编织人员向采访团介绍“青你来协商 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成果;
……
4月15日至17日,“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宁夏,深入探访“塞上江南”的“商量”故事。3天时间里,采访团成员聚焦宁夏政协打造的“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深入一线,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各级政协开展“委员服务‘六特’产业工作站”“双月协商”“青你来协商 有事好商量”等一批具有特色的协商活动经验做法和成效,展示深度协商互动、充分表达意见、广泛凝聚共识等一系列实践探索,更好地讲好宁夏故事、讲好宁夏政协故事。
此次采访团还有来自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代表,他们通过青年视角深度观摩宁夏政协的履职实践。“我们要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把宁夏正在发生的‘中国式商量’生动故事和鲜活案例融入思政课堂,以青年视角积极向同学们宣讲此次实践成果,号召更多同学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中扎实基本功,成就精彩人生。”采访团成员、中国青年网思政教育观察员李华锡说。
“理响中国·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发起于2022年,由人民政协报社指导,人民政协网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先后走进北京、山东、广东、安徽、江苏、贵州6个省、直辖市的10多个城市,深入基层一线,小到村落邻里纠纷,大到跨省区扶贫支援,只要是政协关注的大事小情,采访团均深入跟踪报道,生动讲述各地政协打造协商平台、提高协商实效的创新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