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嵩
石城,又名石头城、石城堡,在宁夏固原的历史上占有重要一页,因为它与明代成化年间发生的“满四暴动”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曾经风云激荡。《嘉靖固原州志》卷一“古迹”记载:“石城堡,在州西北一百五里。古有是堡,莫知所创。四壁削立,中有石井五,各阔丈余以贮水。惟一路可登,地甚险窄。成化四年,土达满四等据之以叛,次年遂毁其险隘,以绝后患焉。今为废城矣。”这是明嘉靖时对石城的一个概述,这时的它就已经成为一个“古迹”。石城原属海原县管辖,1942年10月西吉建县遂划归西吉。据固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固原知识词典》介绍,“石城,地名。在今西吉县火石寨乡蝉窑村。天然形成,红砂岩质,形似卧牛的一块整石。底部周长800余米,垂直高50米。四周绝壁,唯东南角有人凿石级可登。城顶呈牛背形,东西长338米,南北宽120米,面积4万余平方米。顶部中段从东到西人工凿造长方形石窖6个,东端有石窑一孔。”“又好似一座大城池,易守难攻,险要异常。1468年,土达满四据石城,即此。”所谓“土达”,指元末明初,元时的平凉万户把丹率众归降明朝,被封为平凉卫千户,其部众散居于固原开城等地畜牧狩猎,被称之为“土达”。满四(又名满俊)是把丹之孙,居住在三岔沟(今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铁家沟),是土达中财势雄厚的牧主,也是当地蒙古族头领。满四因多次受到当地官府索贿欺压,遂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四月率众暴动,占据石城,当年十一月兵败被俘押往京城,次年遇害。石城是“满四暴动”的据点,地势十分险要,满四及其部属曾在此多次击败官军的围剿,石城也因之出名。据当时参与围剿满四的都御史马文升在《西征石城记》中记述:“石城者,东西俱山,左山峭壁高数十仞,无径路,上者俱拽绳而登……两旁空处并后面悉筑墙,高二丈五、六尺,各留一小门,仅容单人马过之,不知何代人造此以避乱者。城外皆乱山,形甚恶,至此毛发耸然。满四等常围猎至此,熟知其险可据。”由此可见石城的险要程度。后人每过石城,追及“满四暴动”往事,多有感怀之诗作。
《乾隆盐茶厅志》第十八卷“艺文·杂诗”就录有一首清代朱亨衍的五律诗《望石城有感》:
七道攻围日,三军此驻戈。
绣旗春浪捲,铁骑夜星罗。
妖镜一朝暗,丰碑四面多。
可怜天险地,瓯脱欲如何?
朱亨衍(1691年-1759年),字浚伯,号清江,广西临桂人(今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举人。历官直隶甘肃知县、固原州事、平凉府盐茶同知等职,有“良吏”之称。雍正初年,为防固原州东南河沙侵袭和河水浸漫,下令筑堤数十里以维护城隍,使州城得以安宁。升任平凉府盐茶同知后,仍驻固原,曾奏请将驻所迁往海喇都(今海原县),并营建城廓廨署,方便百姓办事。他主持编纂的《乾隆盐茶厅志》,是海原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为后世留存了丰富的资料。他创作的海城八景诗特点鲜明,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地方史料价值。朱亨衍能诗善文,著有《退耕轩杂著》《海喇都初志》及诗集《息肩吟》《荔浦吟》《陇首吟》等。后辞官回桂终老。这首五律追述的就是明军进剿石城的情形。明成化四年十月,大军征讨满四,兵分七路,分别从固原、隆德、海原的金佛洞、李俊沟、木头沟、乱麻川、黑城子、好水川、骡母川进剿。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为官军喝彩,贬斥满四为“妖镜”,即使是占据险要又能如何,无非是自取灭亡。瓯脱,原意是古代少数民族屯戍或守望的土室土屋,这里代指对朝廷构成威胁的少数民族。从诗的侧面可以了解到明代中叶西北地区民族压迫加重,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才发生了“满四暴动”这一时代悲剧。
《甘肃新通志》卷9“舆地志”也录有一首清代诗人吴镇描写石城的五绝诗《石头城》:
峻岭牛羊下,空山草木平。
自从擒满四,问却石头城。
吴镇(1721年-1797年),字信辰,号松崖,又称松花道人,清代甘肃狄道州(今临洮县)人。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举人,其后经陕西巡抚毕沅举荐出任山东陵县知县,翌年充任济南府乡试同考官,后官至兴国府(今湖北阳新县)知府。吴镇平生博学,长于文章,精于诗词,在当时被称为“关中四杰”之一。晚年在兰州主讲兰山书院,教授八年。他对绘画、书法也有一定研究,嘉庆二年(1797)病卒于故里甘肃狄道州(临洮县)城北郊菊巷。他为家乡写有《我忆临洮好》十首诗作,语言生动、意境逼真,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当地久为流传。吴镇的这首五绝讲述的也是石城的“故事”。前两句以白描的手法铺陈石城山下的景象:高耸的峻岭之下是遍地的牛羊,但石城之上已经空空,草木更是平平。前后映衬,便能知其缘故,就是因为当年镇压了“满四暴动”,为绝后患,“遂毁其险隘”,使石城成为废城,结果就是“城空草平”,失去了生机。作者遂发出了“自从擒满四,问却石头城”的万端感慨。表面看似简单明了,实则诗意含蓄委婉,有不尽之余音,仔细分析似乎有“批判”的意味在其中隐现,诗的意境自然也就比较深远。
石城由于一定的历史知名度又兼具优美的自然环境,不仅有着军事的研究价值,更有着旅游探险的广阔前景。西吉县的旧八景中就有“石城天险”一景,并附有一首七律对此进行描绘:
冈峦峻巍入云标,朝日苍茫夜寂寥。
飒飒风声沉万壑,森森剑气透重霄。
石级有路凭谁凿,荒城无烟待人烧。
残叠徒资斜阳照,牧马悲嘶已非遥。
诗里石城的景象苍凉中显露气势,悲壮中饱含沧桑,毕竟已非“斜阳残照”“牧马悲嘶”。由于石城地处火石寨丹霞地貌区一带,自然景观独特,如今来此旅游探险、寻古访幽的人们日渐增多,这也为曾经经历兵燹战火又几度落寞荒野的石城带来了复苏的生机。历史风云散去,这也是人们乐于见到的一个“新”的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