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时隔37年再聚首 爱心接力终团圆

——甘、宁两地志愿者共助泾源县冶银芳老人找到家人

本报记者 邓 蕾

寻亲的过程有多么艰辛,愿望有多么强烈,团圆就有多么让人欣慰。踏遍千山万水,在“宝贝回家”公益平台甘肃志愿者和宁夏志愿者齐心协力下,4月5日,失散37年的泾源县冶银芳与家人团圆。

这场寻亲故事要从今年3月说起,“宝贝回家”民间志愿者寻子公益网站收到一条来自山东省菏泽市李画英的求助信息,希望公益组织帮助其母亲找寻亲人。

李画英告诉志愿者,母亲冶银芳1968年出生,1985年去河南省相亲,相亲不顺,就在当地打工谋生。1987年,因母亲不熟悉当地情况,在一次赶集中走失,一路辗转来到山东省结识了一位小伙子。日子久了,两人心意相通结为夫妻。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长,浓浓的乡愁叠加着对亲人无尽的思念。父亲有心帮助母亲寻亲,但由于时间久远,辗转多地,又不识字,想找到家人如同大海捞针。

冶银芳不识字,说不清家在哪里,也说不清家人的名字,只知道自己出生在回族家庭,从“永红大队”的家到靖远(谐音)县城有40公里左右的路程。李画英出生后给家里带来了生机,也为冶银芳“寻根”带来了希望。看着母亲因思家长出的白发,李画英决定帮助母亲寻亲。

几十年的岁月蹉跎,冶银芳记忆中关于家人的信息残缺不全。李画英根据母亲记忆中这些不确定的信息,在“宝贝回家”网站上填报了寻亲信息。接到求助信息,“宝贝回家”甘肃志愿者联系了李画英,并让其母亲冶银芳录制了一段视频。视频在甘肃志愿群传播、分析后,志愿者都说不像自己本市县的口音。之后,甘肃志愿者联系了宁夏志愿者汤伟欣。汤伟欣根据视频口音、饮食习惯等,不确定地定位在固原市泾源县。在搜索中,汤伟欣还发现泾源县泾河源镇冶家村在2020年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便发动其他志愿者在抖音平台上冶家村各家民宿账号后台私信留言,仅有一家回复了信息。无巧不成书,回复留言的正是寻亲人冶银芳的侄子。

“宝贝回家”宁夏志愿者看到了希望,冶银芳的侄子随后提供了冶银芳弟弟的信息。双方通过发送图片对比人像、核对信息确定后,志愿者组织为冶银芳购买了到甘肃省平凉市的火车票。随后宁夏志愿者开车护送冶银芳回家。

4月5日,冶银芳在火车站见到哥哥姐姐的那一刻,亲人紧紧相拥,激动的眼泪冲刷着多年的思念。

回家就是最好的礼物。在泾河源镇冶家村家中,亲戚朋友们都早早来到家中等待着冶银芳的归来,随着志愿者的车队抵达家门口,一个大家庭再次团聚,等候已久的亲人们一一上前相认问候,虽然分别了多年,但儿时的记忆是不能轻易抹去的。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一声声久违的称呼脱口而出,浓浓的亲情弥漫着、感染着每一个人。这场跨越37年的寻亲之路也圆满的画上句号。

随志愿者一同见证这感人场景的,还有“宝贝回家”其他寻亲者,他们想沾一沾团聚的喜气,期待自己的亲人早日回家。来自金凤区的一名寻亲者告诉记者:“我的女儿杜思思在2007年1月19日中午放学时失踪,现在过去17年了,她已经32岁了,希望我能早日找到女儿。”

“冶银芳与家人的团聚给‘宝贝回家’公益平台的寻亲人增添了一份信心,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寻亲之旅,都能得到圆满的结局。”汤伟欣告诉记者,如果有失散孩子的家长,可以到就近派出所采集DNA血样,这样有助于各平台准确获取信息,帮助家人更快团聚。

--> 2024-04-17 ——甘、宁两地志愿者共助泾源县冶银芳老人找到家人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4339.html 1 时隔37年再聚首 爱心接力终团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