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 静
“非常感谢,困扰我几个月的烦恼终于解决了。”近日,家住兴庆区新华街宝庆社区天和苑小区的张师傅握着社区“调解哥”李钊刚的手感谢道。居民张师傅向网格员反映家中遭遇漏水,希望社区能协调解决,社区充分发挥“近邻会客厅”议事协商平台作用,将物业和居民聚在一起耐心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
“近年来,宝庆社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紧依靠群众,创新运用民主协商议事会、红色物业、群防群治队伍、‘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法治工作机制,坚持民事民议、协商共治原则,采取集中议事、上门议事、现场议事、微信或电话议事等多种形式,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区建设等议题开展讨论,年均召开协商议事会议40次,讨论并解决老旧小区改造遗留问题等居民群众烦心事60余件。”宝庆社区党委书记宋凤梅介绍,社区还以“板凳议事厅”“居民说事日”、业主恳谈会为载体,就楼院乱堆放治理、妇女维权、亲子教育、邻里矛盾等各类基层治理问题,每周集中时间倾听居民心声,摆事、说理、解难,化“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巩固社区和谐稳定基础。
“王主管,我家单元门口的路你们想办法给清一清。”近日,宝庆社区云翠园小区住户孙冬梅家单元门口的无障碍通道被非机动车堵塞,推着行动不便的80多岁母亲下楼遛弯就成了难事。她带着诉求来到宝庆社区“红色物业问诊台”,“坐诊”的工作人员立马给出答复。
“有了‘红色物业问诊台’,大小事都能坐下来一起探讨,及时解决我们的急愁难盼问题。”对于“红色物业”推行以来的变化,居住近10年的孙冬梅深有体会。
“红色物业问诊台”是宝庆社区探索的“红色物业”治理模式,“红色物业”成员坐班“问诊”,接待来访居民群众,听取群众诉求、心声。再通过红色回音壁给予反馈,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对于解决不了的通过“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引入职能部门参与,召开“六方联动”联席会议方式,共同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年均协调各类职能部门10个,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解决无人照顾等难题8件,从源头消除矛盾纠纷隐患,真正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层矛盾纠纷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趋势,调解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满足人民群众对调解工作的新要求、新期待,宝庆社区成立“110义警巡逻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每天进行常规巡查,以网格为单位年均排查安全隐患350余处,化解邻里纠纷、家庭婚恋纠纷等110件。通过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长廊、小广场、家风家训亭等场所和居民“唠嗑”“拉家常”,将居民的“大事小情”入账处置,形成“了解需求、跟进落实、反馈结果、成效追踪”的主动解决问题全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