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莹 实习生 高 欢
随着网络对“断崖式衰老”的讨论增多,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卵巢早衰这一话题。皮肤松弛、法令纹增多、月经不规律……这些现象不仅发生在大龄女性身上,甚至连二十几岁的女孩也跻身其中。卵巢早衰是如何引发的?应如何预防?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医生张洪炜。
生活压力大可导致现代女性卵巢早衰
近日,26岁的小刘备孕两年无果,她告诉医生,自己平时月经十分不规律,常常几个月才来一次,上一次的月经距离就诊已经有4个月了,以为是正常现象就没当回事,然而半年过去了,不仅没有恢复正常,还迟迟无法怀孕,情急之下小刘才来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显示小刘的子宫、卵巢状况竟与绝经后的女性差不多。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卵巢功能的衰退,主要表现为月经异常,在真正闭经之前,出现闭经、月经稀发或者频发等状况,同时促性腺激素提高,促卵泡生成素(FSH)指标升高,伴有雌激素水平波动下降,这些都是我们判断卵巢早衰的指标。”张洪炜说,40至45岁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卵巢功能在不断下降。
卵巢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器官,从胚胎期到绝经过渡期不断发生着显著变化。年龄、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损害卵泡数量和质量,导致卵巢储备和功能下降,加速卵巢衰老进程。
张洪炜说:“影响卵巢早衰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是其一,但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易引发不良生活方式,比如熬夜、抽烟、喝酒、作息不规律、不科学减肥等,是除遗传因素之外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卵巢早衰有明显的特征,当出现潮热、易怒、抑郁、失眠等更年期症状;体形发胖、小腹臃肿、水桶腰等体型变化;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脱发等身体变化时,有可能就是卵巢功能衰退发出的信号。
药物治疗和日常维护需双管齐下
张洪炜介绍,绝经后,卵巢功能丧失,机体内分泌失衡,导致或加剧多器官、多系统功能障碍。由于雌激素分泌缺乏,直接影响女性多个系统的健康,由此启动了多细胞衰老的过程。心血管疾病被称为“性别差异病”疾病,根本原因就在于绝经后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骤增。此外,肿瘤、老年痴呆、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率都随着绝经而增加。因此,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低雌激素状态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卵巢早衰是一个渐进过程,大多数患者在出现卵巢早衰之前就出现了诸多围绝经表现。如何有效预防或人为干预卵巢早衰?张洪炜说,如果绝经超过一年以上,要进行雌激素补充治疗,但患有胆囊、乳腺等有禁忌药物的疾病的患者是不能使用的,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外部涂抹雌激素的方式进行治疗。
“通过人为补充雌激素,能达到取代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效果。如果确实出现卵巢早衰或者绝经较早的情况,患者需前往医院接受规范治疗,减轻症状,将雌激素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张洪炜说。
药物治疗是一方面,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也同样重要。张洪炜说:“尽量少熬夜,保证睡眠充足,夜间休息好能使卵巢正常分泌足够的类固醇激素,维持卵巢的生理功能,避免长期久坐不运动,拒绝过度节食减肥,调节情绪、平衡心态,把控好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才能较好地保养卵巢,维持正常功能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