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婵莉 单 瑞
2024年3月1日,自治区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实施“复杂巨大脑血管畸形微创介入栓塞术”,这例复杂巨大脑血管畸形的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是该院微创介入新技术临床应用的第一例,填补了区内技术空白。帮助完成这例手术的正是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选派的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自治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脑血管介入组长、神经介入学科带头人刘爱华。
一台常见的“首例手术”
这例有重大突破的“首例手术”,实则是一例常见病。
“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疾病。脑血管畸形则属于大脑血管先天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症状,患有这类疾病的患者,通常大多数在治疗原发病后都能得到较好的预后效果,但很多患者初期病情不是特别严重,没有给身体带来严重的损伤,并不会选择及时进行治疗。”刘爱华说。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例特殊病例呢?刘爱华告诉记者,该患者2020年底出现明显头痛头晕,经常失眠乏力,精神不振,今年初,头痛头晕症状持续加重,并出现行走困难、步态不稳等情况,随即辗转区内多家医院治疗,被诊断为巨大脑血管畸形,建议转到国内知名的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就在该患者准备前往北京进行治疗时,得知刘爱华来宁挂职,对口帮扶宁夏脑血管病微创治疗,便立即前往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
“我们在给患者进行微创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时发现,其脑血管畸形病灶巨大,最大直径超过70毫米,位于生命中枢脑干背侧累及整个小脑,更危险致命的是,紧邻脑干背侧还有一个经高流量血流长期冲击形成的巨大动静脉瘘,已经开始挤压生命中枢。如采用开颅手术切除方案,尽管可能一次性切除病灶,但患者将会面临术中大出血、偏瘫、行走不稳、平衡障碍甚至出现昏迷不醒。”刘爱华说,患者系青壮年又是家庭主要劳动力,如果术后遗留偏瘫,会影响正常生活质量。
在权衡利弊并与家属多次深入沟通后,刘爱华决定采用微创新技术经多支供血动脉超选到达接近巨大脑血管畸形病灶内部接近动静脉瘘口的近段,通过“先外围、后中心”的“歼灭病灶团战”,用新型栓塞材料将患者主要供血的分支血管逐一依次处理,精准消灭巨大脑血管畸形病灶与供血动脉,从而达到不损伤脑干与小脑的正常血管与结构,最大限度保障患者术后正常生活与工作。
3月1日,按照既定方案实施手术,在刘爱华和医院神经中心内科其他主任医生的配合下,经过4个多小时的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该患者未出现任何后遗症与肢体语言活动障碍,3天后康复出院。
作为脑血管常见病手术之一,为何宁夏是第一次完成?刘爱华介绍,首先,脑血管畸形的微创介入栓塞治疗是一项新技术。其次,脑血管畸形这类疾病非常复杂,有个体差异,因治疗质量理念和方法不同,完成此类手术具有高风险性,家属接受度不高。同时,缺少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团队互相协作,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成为宁夏如今才能完成这类常见手术的原因。
让先进医疗理念技术
在宁夏“落地生根”
“一年,于人生之路不长;一年,于干事创业不短。”时间紧、任务重,找准服务切入点至关重要。
在得知要赴宁夏挂职锻炼时,刘爱华思考最多的问题便是怎么服务、服务什么,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服务作用?
刘爱华说,这次挂职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一方面,要发挥专业优势身体力行,通过“手术演示”“定期授课”“网络会诊”等方式,在宁夏推广“脑动脉瘤新型密网支架技术”“新型可降解脑血管支架技术”等脑血管微创介入新技术,推动先进医疗理念、先进技术“落地生根”,缩小偏远地区与大城市的医疗差距,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作为长期值守在一线的专业医生,希望能深入基层学习管理领域知识,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挂职帮扶工作时间只有一年,刘爱华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做好日常工作之外,他还在一直思考做更多事关长远的工作。
推广5项到7项新技术、组建专业神经介入团队带动地市医院发展、科研课题研究数量质量有所增长、积极推动北京天坛医院和自治区人民医院互动合作……从北京到宁夏,变换的只是工作的地方,不变的是对医生使命的坚守。在刘爱华心里,早已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和计划。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维护脑健康是健康中国行动的重要工作内容,意义重大。”作为全国脑血管神经介入知名专家,刘爱华希望能积极推动宁夏脑卒中区域中心建设,整体提升区域内脑血管病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把省级经验向基层持续推广,全面提高脑卒中的临床诊治效率和水平。
传统的诊疗模式,是以治疗手段分科,患者根据症状和病情到相应科室“求医”,但单学科之间存在壁垒,无法给患者全面的诊疗方案,甚至还会反复进行一些检查治疗。
刘爱华告诉记者,他希望建立整合心脑科室相关学科医师组成的医疗团队,依靠专科优势和实力,打破科室壁垒,通过多学科联动形式,为不同学科间提供学术交流和临床合作平台,提供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诊疗模式。
“打造MDT多学科联合‘一站式’诊疗体系,在老百姓身边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脑血管介入专业团队。”刘爱华说。这样患者不仅可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提升医疗效果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诊疗费用,为病患减轻负担。
除医疗技术推广和医疗硬件设施提升之外,群众健康意识的科普及提升也非常重要。3月22日,在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刘爱华聚焦大数据下脑血管疾病预防主题,为学员们进行多角度讲解。“脑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控的,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房颤、吸烟、酒精摄入、不合理膳食、心理因素等方面。”刘爱华说,今后,他将继续身体力行深入全区各地各部门,加大对脑血管疾病管理方面的科普宣传,让群众认识疾病并发症的危害性,引起足够重视,切实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意识。
一次宁夏行,一生宁夏情。谈及初来宁夏印象最深的感受,刘爱华说,宁夏对人才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比较高,相关部门在资金、团队、政策等方面给予我们充分支持,让大家能安心工作。我一定会把自己的所学所思留在宁夏,扎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