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老党员郭成功:耄耋之年 笃行不怠

郭成功老人坚持每日学习阅读报刊。

本报记者 陈 敏 马 军/文 陈治学/图

每天读书看报不少于1小时,每日坚持练习毛笔字1小时,生活起居自理,文娱活动常有……今年81岁的郭成功老人,思维清晰且敏锐,生活规律且自律,他说:“活到老、学到老,脑袋一定要动起来、用起来。”

耄耋之年依旧笃行不怠,源自于党员的坚定信仰。郭成功出生于吴忠市,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休前任吴忠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是第一届吴忠市政协委员。“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调查研究也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和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内在要求。”郭成功说。从事党的理论宣传教育工作40年来,他身体力行践行这一理念,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足迹踏遍吴忠山川,对发生在这片热土的人和事,认真详尽调查记录,求真务实讲真话斥虚假,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他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开展讲授宣传,撰写80多篇评论、论文、调研报告,大部收入国内外各种大型理论文集中。

“身体尚健,头脑不呆,退休后积极参加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工作,都以动笔宣讲为主,尽职尽责地完成各项任务和宣讲工作,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忙碌充实,身心愉快健康。”郭成功说。2005年退休后,他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读书学习与理论研究中,他长期订阅《人民日报》等6种报刊,每天上午要逐份阅读,书桌上固定放着纸和笔,大到党的创新理论,小到身边社会现象,随时记录阅读笔记。担任吴忠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他手中的笔杆子仍旧闲不住,继续坚持理论宣传研究工作,撰写的《艰苦奋斗是立党立国创业的精神支柱》《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文章,收入宁夏延安精神研究会论文专辑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论述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维护党中央和领袖的权威。

出生于1945年的郭成功,经历过解放前的日子,成长在新中国的春风里,对党和国家、人民和军队,有着深厚的热爱之情,有一段儿时的记忆历久弥新。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四军在攻占泾川后,绕开西兰公路,经甘肃镇原直取固原,解放宁夏。那是秋天的一天清晨,参加涝河桥战役的解放军,经过我家门前,我和儿时同伴李万竖坐在门槛上拍手玩,路过的解放军用外地口音问我们:‘小朋友好,有辣椒没有?’当时我母亲热情地拿出腌制的辣椒,他们表示了感谢,拿了几个边走边吃。”郭成功讲述。2023年秋,他与两名退休老干部自费租车到彭阳县任山河烈士陵园祭拜,了解任山河战斗情况,并从史料上得知参加解放宁夏的解放军191师和192师的老底子是红军独立团和百色起义的班底,是南方人,联想起儿时那段记忆,郭成功内心深受触动,没想到这些解放军经过长征、抗日战争,在即将胜利前为解放宁夏而献出了生命。为此,郭成功撰写了《缅怀六十四军解放宁夏而牺牲的将士》一文,经当地宣传部门审核后在《吴忠日报》刊发。

2018年,郭成功自费出版社会科学文集《言为心声》,汇集刊发过的评论、论文、调研报告65篇,诗词30首,共23万字。其中,《领导干部的权威要靠自身的道德人格来维护》《“官德”是坚定党的生命线的关键》等文章,以理论行,深入浅出,有理有力,强调干部理论教育要践行党的宗旨,注重干部道德素养,循循善诱地阐述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校友张国琴曾这样评价郭成功:我一向敬重他的人品,佩服他的勤奋。他与我虽在两地工作,但经常往来。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工作变动,他都语重心长,诤言相勉,从不趋炎附势,奉承恭维,确是肝胆相照的诤友。他的文章如其人,纯朴率真,反映出他是一个忠诚于党,忠心于人民,忠实于国家的好党员、好干部。

“我一生追求的是:处世为人诚且直,智圆行方贵自知,修身养性欲何求?明德惟馨伴一世。伏枥犹存千里志,书林漫游寻馥郁。学无止境路更长,终生实践为求是。”采访结束时,郭成功说道。

--> 2024-03-2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3063.html 1 老党员郭成功:耄耋之年 笃行不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