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见习记者 李 玲
中国的世界遗产既是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也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近日,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陵已被我国正式确定为2025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3月15日至16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带队赴银川市调研西夏陵申遗保护工作,出席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并讲话,部署启动西夏陵申遗迎检工作。
西夏陵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我国西北地区西夏王朝的陵墓群,坐落于具有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陵区内含风格独特的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7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西夏陵是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多民族融合、多元文化交流的产物,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雄伟连绵的长城、巍峨耸立的泰山、震惊世界的兵马俑、风光旖旎的九寨沟……在中华大地上,一处处成功申报世界遗产的文明古迹、自然景观都有其独特之处,见证了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
我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94年,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报世界遗产;2023年,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报为第57个世界遗产。从2012年澄江化石遗址和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算起,到2023年间,中国增加世界遗产16项,总数达到57项。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始终坚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时的承诺,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遗产保护能力和水平,向世界讲述多彩中华文明,让文明惠及更多百姓,让更多人自觉自愿守护文化根脉坚定文化自信,这都是世界遗产保护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