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数字赋能让教学“活”起来

——兴庆区星级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的学生听老师讲解3D打印。

本报记者 吴 倩 文/图

“云”上做作业、读书线上借,3D打印小房子……如今,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信息技术正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呼唤着教育教学不断走向多样化、个性化和智能化。

近日,自治区对2023年度申报智慧校园星级认定的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评估认定,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银川市第十五中学被认定为“五星级”智慧校园。

在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的一节AR增强虚拟现实体验课上,五年级的康晶茹与同学相对而坐,头戴轻便无源3D眼镜,手持AR笔,全神贯注地看着桌上的设备,用笔尖操作着三维物品,不时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相比于传统课堂,智能设备的加持,给学生带来了新的科技体验和学习乐趣。

“我很喜欢AR课堂,不管是跟虚拟世界的互动,还是跟同学之间的交流,都能激发我的求知欲,很有趣。”康晶茹说。

这样的教学场景只是兴庆区实验第二小学打造智慧校园的缩影,近年来,该校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宁夏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学校提供的智慧学习、智慧教学、智慧研训等应用服务及优质资源,先后建成“未来学习中心”、智能录播室、数字化网络教室、智慧魔方科技体验中心、智慧教室等教育基础设施,并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的教学应用App,开展基于宁夏教育云教学资源、云校家、数字图书馆、小学科学仿真实验和辅修选课系统等应用,实现了数字化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融合。

据兴庆区实验二小教育集团校长童慧玲介绍,从智慧校园迈向“未来学校”,成为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趋势,学校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挥数字技术对教育的支撑赋能作用,在课程设计、多元评价、个性化学习方面进行不断探索。

智慧化教育,在兴庆区不仅是一个数字化平台,不同教育阶段,学校也逐渐蹚出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银川市第十五中学通过“3571”教学模式,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以校本“讲学稿”为载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3阶段、课前预习5环节、课堂教学7步骤、课后巩固1过程”的“互联网+3571讲学稿”高效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我很喜欢小组讨论这样的合作探究方式,每个小组经过讨论,结论都会有不同之处,这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我们互补不足。”银川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八班的赵一诺说。

“学校将借助全国人工智能试点校和教育厅‘揭榜挂帅’的智慧作业项目,持续加大信息化投入,深化教学评价改革,采集学生学情数据,开展精准教学减负增效,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生全面发展赋能。”银川市第十五中学校长解玮说。

近年来,兴庆区立足实际,勇于实践,大胆创新,高质量推动星级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数字教学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数字技术与传统教育不断融合,数字化已成为推动兴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 2024-03-19 ——兴庆区星级智慧校园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2860.html 1 数字赋能让教学“活”起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