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虽然缺失了光明,但我们拥有很多关爱与关怀;虽然身残,但我们志坚;虽然眼前是黑暗的,但我们内心有光。”42岁盲人锁少奇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尊重、收获价值。他说,自己会再接再厉,用双手继续创造财富,为美好生活打开一扇窗。
18岁时,锁少奇因一次意外导致双目失明。住院长达9个多月,大小手术做了14次。在父母的陪伴下,他逐渐重拾对生活的希望。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原州区残联举办盲人按摩培训班,便报名参加,逐渐学会了盲文,开始认真琢磨盲人按摩手册。“我掌心的皮很厚的!”说起这句话时,锁少奇始终平静的语气里终于起了一丝涟漪。这厚实有力的手掌就是他的立身之本,他也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谋生之路。
2003年,锁少奇在一家盲人按摩店打工,当时有机会参加了自治区残疾人代表大会。他向别人借来盲人中医与按摩专业知识的相关书籍,工作之余刻苦学习,为心中的梦想努力着。
2004年,锁少奇报考了新疆医科大学中医针灸推拿专业,毕业后,他决定去北京打工,虽然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但乐在其中。
2011年,为了兼顾家庭,锁少奇回到家乡发展。返乡后,他考取了全国盲人医疗按摩资格证,在原州区残联的指导和政策扶持下,开办了一家盲人按摩诊所。
凭借着娴熟的手艺,十几年来,锁少奇有了自己固定的顾客,他也多次获得各级部门的表彰奖励。这间小小的按摩所,带锁少奇脱离生活的困境,也让他静下心来聆听更多的声音。担任原州区政协委员期间,他曾提议原州区图书馆增设盲人图书室,为盲人朋友增加阅读空间,建议固原市盲人按摩店门牌统一管理等,都被采纳并逐一落实。
“他是一个盲人,本应该需要别人帮扶,但他却热衷帮助别人。”原州区残联工作人员这样评价锁少奇。在固原一家小宾馆做保洁的胡女士工资较低,家庭生活拮据,长期重体力劳动导致胡女士颈椎病经常发作,造成严重的头疼失眠。在别人的推荐下,胡女士找到锁少奇就医。得知胡女士家庭情况后,锁少奇爽快地免去她一半的就医费用,通过几个疗程治疗,胡女士的颈椎病得到很大改善。像这样的事在他的诊所时常发生,锁少奇还积极参加扶残助残活动,经常深入企业、村庄为职工、村民提供免费保健按摩服务,服务人员近千人。
“我有一个心愿,想帮助更多的盲人学习我的技能,让他们也能自食其力。”带着这样的梦想,近几年,锁少奇招收了很多家庭困难的盲人到他的店里学习按摩技术,并把学业有成的学员推荐到其他按摩店或指导他们进行自主创业。
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如今的事业有成,锁少奇始终保持一颗向上奋斗的心,他说,“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我始终相信心中有梦、眼中有光,不言放弃,曙光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