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提案建议

李星委员:

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 赋能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记者 韩瑞利)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东西部联动和对口支援等机制来增加科技创新力量,以创新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心探索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李星提交提案,呼吁加大东西部科技合作政策支持力度。

李星委员表示,2022年,科技部等9部门出台《“十四五”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推出了包括“科技支宁”在内的战略举措与重大部署。当年7月,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工作推进会在宁夏召开。科技部宣布,支持宁夏启动“科技支宁2.0”,探索东西部科技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样板。宁夏抢抓机遇,与东部11个省市、13所高校院所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区外700多家科技创新主体与9200多名科技人员深度参与宁夏科技创新活动。“宁夏科技进步很大程度得益于东西部科技合作这个好机制。2022年,宁夏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1.4%,5年增长了15.16%,高于全国平均增幅7.31个百分点,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从2016年的第22位跃升到第18位、西部第4位、西北第2位,迈入了全国二类创新地区。”李星委员说。

如何进一步加大东西部科技合作?李星委员建议,在科研项目立项、科技奖励等方面,给予西部欠发达地区区域性政策支持。聚焦西部地区的重点产业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支持西部布局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以项目为纽带,定向吸引一批东部创新资源富集地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大对东西部合作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建立更加紧密的东西部地区产学研协同机制,搭建西部地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借助新成立的“宁夏高等研究院”等平台,构建高效的科技创新供需对接机制,引进先进科技理念和技术,推动科技创新跨地区合作共享。针对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进一步向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以便加强科技研发基础能力建设、吸引东部优质创新资源、促进先进科研成果向西部转化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童安荣委员:

加快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

本报讯(记者 郝 婧) “自2017年5月全面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以来,宁夏持续综合整治贺兰山生态环境,管护效率明显提升,生态系统不断恢复,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生态环境形势整体向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童安荣呼吁,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步伐。

童安荣委员表示,国家公园建设是“国之大者”,是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也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依据《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贺兰山被列为全国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5个正式设立的国家公园)的第13位,黄河流域布局的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中第5位。

近年来,童安荣委员十分关注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工作,他在调研中了解到,2020年8月,贺兰山国家公园建设前期研究评估工作启动,进行建设试点。宁夏、内蒙古两地的林草部门多次会商,就共同推进贺兰山国家公园设立和建立生态保护管理协同监管、联合执法机制达成共识。2023年,宁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报送《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方案》通过了国家公园管理局组织的技术审查,修改完善后由宁蒙两区林草局联合报送国家林草局。“目前,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但管理范围相对分散,对加快推进此项工作存在一定影响。”童安荣委员谈道,贺兰山是宁夏与内蒙古的界山,保护区在宁夏区域内的面积较多,管护面积较大、监管范围较广、管护责任较重,但执法权限有限、基础设施不完善,管护能力整体亟待提升。

童安荣委员建议,强化贺兰山国家公园创建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宁夏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对接国家林草局,推动顶层设计,适时开展本底调查、科学划定边界,提出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建议方案等。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强化创建组织保障,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支持,加快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进程,打破因行政区划、资源分类造成的条块割裂局面,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完整、物种栖息地连通、保护管理统一的原则合并重组,优化边界范围和功能分区,推动自然保护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碳汇计量监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综合科学考察、完善科研宣教设施等工作。

王小龙委员:

提高再生水回用力度 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

本报讯(记者 李 莹) 再生水被称为“城市第二水源”,开发利用再生水既有利于缓解新鲜水的不足,又有利于减少污水排放、改善水生态环境。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王小龙提交了“关于提高再生水回用力度的提案”,围绕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建言献策。

“再生水是指污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再生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调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王小龙委员说,从经济的角度看,再生水成本最低,从环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王小龙委员建议,国家制定出台中水利用专项法律法规,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促进污水的资源化,明确中水的使用范围及相关奖惩办法,以强制性的规章和法规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国家制定出台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指导意见,针对工业企业、城市绿化、道路浇洒、湿地补水等重点环节,研究明确不同阶段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目标及措施要求,稳步推进城镇污水资源化利用各项措施落实。

王小龙委员呼吁,希望国家加大再生水处理技术研究攻关,进一步提升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在再生用水项目建设方面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加大再生水利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缺水地区再生水利用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

--> 2024-03-07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2317.html 1 提案建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