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束 蓉
“你好,辰辰,会叫人吗?”
“爸爸好……”
听到儿子奶声奶气的发音,辰辰(化名)父亲王先生热泪盈眶。佩戴人工耳蜗并经康复训练后,被诊断为双耳听力极重度损失的5岁听障儿童辰辰不仅对声音有了反应,还会说简单的句子和儿歌,如今他已经和正常小朋友一样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了。
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认真落实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区对符合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的0岁至6岁听障儿童实现发现一例干预一例,应救尽救。自治区残联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我区共为368名听障儿童适配听力辅助器具626台,适配有效率达100%。听障儿童经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康复成效显著,入普率可达90%以上。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在进入普通幼儿园和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率达95%以上,为听障儿童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听障儿童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
3岁6个月的小卉出生时白白嫩嫩,惹人喜爱,但孩子长到16个月大时仍不会开口叫人,家长带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有先天听力损失。经自治区残疾人康复中心教师耐心、细致、详细介绍听障儿童康复知识后,家长怀着渴望的心情给小卉申请了助听器康复救助项目,开启了艰苦的康复之路。
刚开始佩戴助听器的时候,经历了较长的适应过程,小卉不喜欢佩戴听辅设备,脾气也很大,又不敢见陌生人,家长特别焦虑。在教师专业指导下,家长每天和她说话,带她听各种各样的声音。慢慢地小卉对外界声音有了反映,开口与家人互动起来。看到女儿的变化,全家都很激动,他们下一步的诉求是,能为小卉植入人工耳蜗,让她在5岁前进入普通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随班就读。
随着听障儿童康复需求不断增长,去年自治区残联出台《宁夏回族自治区听障儿童人工耳蜗康复救助项目实施办法》,将人工耳蜗救助年龄由0岁至6岁扩至0岁至17岁(不满18周岁),并将人工耳蜗体外装置升级纳入补贴,据统计,全国仅有9个省份开展人工耳蜗升级补贴项目。此外,宁夏还在全国率先将人工耳蜗配件更换纳入补贴,进一步拓宽项目受益范围,减轻听障儿童家庭负担。
我区根据项目要求,对接受人工耳蜗有体外装置升级及配件更换需求、符合筛选标准的宁夏户籍听障儿童按标准发票金额给予补贴,具体为:人工耳蜗体外装置升级仅补贴一次,最高不超过3万元;人工耳蜗配件更换每三年补贴金额不超过2000元。2023年全年我区为119名满足条件的听障儿童进行了人工耳蜗体外装置升级和更换,其中人工耳蜗体外装置升级64名;人工耳蜗配件更换5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