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宁深两地政协委员携手共助宁夏小伙获新生》后续报道

“昨天你为祖国站岗,今天我们护佑你的健康”

本报记者 马 敏 罗 鸣

“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关爱,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好好配合医生做好后续治疗,争取早日康复。”2月29日,宁夏灵武90后肺移植小伙小杨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2月28日,本报刊发了《宁深两地政协委员携手共助宁夏小伙获新生》一文,引起了广东、宁夏两省区政协领导和委员们的高度关注。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十分关心小杨的身体情况,委托本报记者向小杨转达问候,嘱咐他好好休养身体,早日康复。广东省政协、深圳市政协相关人员也在进一步了解小杨的康复情况和需求。

在电话中,小杨讲述了术后情况及感受,“今天,我在医院的院子里晒了一个小时的太阳,看着女儿在身边玩耍,家人在身边陪伴,这种感觉真的很幸福……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做人总要朝前看、向上看,为了自己深爱的人和热爱的一切,我要拼命地活下去。”从2023年12月23日手术到2024年1月26日,小杨坚持记录与病魔抗争的经历。在28篇康复日记中,“害怕”和“恐惧”分别出现过两次,然而,在肺移植手术成功之后,面对感染、排异和康复三大难关,小杨写下了24个“加油”和10个“感谢”,表达了面对生命的挑战向死而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

“小杨是特发性肺纤维化,该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肺移植的第一大指征,如果不进行肺移植手术,患者存活时间将不超过两年。”深圳市罗湖区政协委员、深圳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梁真介绍。肺移植手术是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宝石”,在所有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最大,对医院综合实力要求也非常高。当前小杨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做肺功能训练的数值甚至已超过常人,计划3月底返宁。在完成双肺移植手术后,小杨已受邀成为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宣传形象大使,将帮助鼓励更多肺移植病人,回馈社会。

梁真全程参与救治工作,除了在医疗资源上做好全力保障,在生活上也对小杨照顾得细致周到。“小杨一家是回族,对饮食有特殊要求,我们找到了罗湖区政协委员、河州宾馆负责人喇培基,请他在所经营的餐厅内每天为小杨一家提供餐食。”梁真告诉记者,正是有了政协委员的帮助,住院期间小杨和家人都能吃到美味可口的饭菜。

小杨自幼丧父,家境贫寒,2010年参军入伍,至2012年在西藏阿里卫国戍边,退役后在灵武市综合执法局工作,收入有限,无力承担高昂的治疗费用。听闻小杨手术遇困后,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深圳市宁夏商会执行会长何伟宁,自治区政协委员、银川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李艳丽等发挥自身联系广、资源多的优势,联系宁深两地政协委员及时伸出援手,共同为其排忧解难。小杨住院期间,何伟宁、李艳丽等委员鼓励他:“昨天你为祖国站岗,今天我们护佑你的健康,相信你一定可以好起来,希望你可以成为与疾病做斗争的勇士,工作生活的幸福者,民族团结的榜样。”

“作为港区自治区政协委员,我时刻关心关注宁夏的社会发展和百姓安康,对大病困难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也是对政协委员职责的进一步诠释。”何伟宁说。

据悉,目前《深圳特区报》等新闻媒体已经对宁深两地政协委员携手帮扶小杨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这则政协委员扶危济困“服务为民”,“民族团结互帮互助”的动人故事在两地间不断传颂。

从宁夏到深圳,有2000多公里的距离;从抵达深圳进行换肺手术的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杨感受到了来自深圳、宁夏各界的深情厚谊,也感受到了深圳、宁夏两地政协委员履职为民的情怀和担当。尽管康复期间每天900多元的药费给小杨一家造成极大困难,但社会各界的关爱让小杨对未来生活仍充满期待,“我会好好努力,早日康复,待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回到家乡、回归岗位、回报社会。”

--> 2024-03-01 《宁深两地政协委员携手共助宁夏小伙获新生》后续报道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1858.html 1 “昨天你为祖国站岗,今天我们护佑你的健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