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 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为护航百姓健康作出卓越贡献。近年来,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事业,我国通过实施一系列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百姓。
“改革中医执业人员准入资格、执业范围和执业管理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将人才评价从当下关注学术创新为主,回归到传承与创新并重,把解决临床问题能力和传承创新能力作为人才评价核心。支持宁夏培育、选拔国医大师、岐黄学者等高层次人才。对中医诊所依法实行备案管理,允许群众公认、确有中医药一技之长者开办中医诊所。”2023年3月,住宁全国政协委员童安荣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支持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政策支持。
作为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肾病科主任医师、慢性肾衰中医升降理论及应用重点研究室创建人、学术带头人,童安荣已在医疗领域深耕40多年。他在提案中建议,将宁夏中医医院列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单位,推动宁夏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为宁夏培养、推荐、选拔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我局会同国家相关部委重点支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四大工程共14个方面项目建设。根据《‘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5.3亿元支持宁夏5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着力改善设施设备条件,为提升当地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夯实基础。”收到提案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办理落实,每一项答复都精准可行、成效满满。针对“在宁夏设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的建议,答复表示,2022年4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确立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储备库和培育库名单,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进入培育库。根据《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建设指导方案》要求,各建设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要求新建、改扩建科研用房面积和功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对储备库、培育库各建设单位项目在“十四五”建设周期内的可行性、成熟度进行评估,适时依序动态调整。目前,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按照要求积极筹备中。
关于“支持宁夏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答复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中医(综合)诊所和中西医结合诊所纳入诊所备案制管理范围,实现了中医类别诊所的备案制管理,对中医诊所基本标准进行修订,明确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经注册后可在中医类别诊所依法执业,进一步方便符合条件的中医医师开办中医诊所。
今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充分考虑宁夏实际情况,积极协调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宁夏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把康复医院纳入中医康复中心建设范围,继续指导康复医院积极运用中医药康复技术方法,为百姓更好地提供服务。
童安荣表示,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实施中医药人才工程岐黄工程,遴选培养宁夏2名青年岐黄学者、17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28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及中医、中药、中医护理、西学中等一批骨干人才,支持建设了28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24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充实了宁夏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也让宁夏中医药后继有人。“作为一名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住宁全国政协委员,高质量建设健康中国、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我的责任,也是自身履职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童安荣说,将持续关注宁夏中医药事业发展,努力为中医药和健康事业蓬勃发展、百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