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 鸣
翻开2023年石嘴山市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成绩簿”,精彩不断,亮点纷呈。全年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近800篇,编采153篇。“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等6篇建议被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批示,“充分挖掘‘村BA’体育赛事潜能”等13篇建议被自治区政协主要领导批示,“关于儿歌创作断层问题需警惕”等11篇建议被自治区党委领导批示,“关于加强我市绿化管护”等110篇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采纳和办理,真正让社情民意“小信息”发挥出沟通党政、联系民心的“大作用”。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人民政协重要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是政协组织沟通党委和政府与界别群众的“连心桥”。2023年,石嘴山市政协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强机制、拓平台、促转化,形成“征办督复”一体化工作格局,实现了社情民意信息数量和质量“双跃升”。
“经常性、基础性”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必须要依赖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才能保证工作的有序开展。石嘴山市政协党组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主席会议专题听取信息工作汇报,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信息编审报送机制,严把信息政治关、事实关、内容关、文字关,形成了社情民意信息征集、编辑、报送、跟踪、反馈闭环运行机制,力求信息真实准确、及时高效。健全信息培训工作机制,动态组建社情民意信息员、特邀信息员“两支队伍”,加大培训力度,通过邀请专家、举办社情民意讲座、委员能力提升班等形式为知情明政、调查研究创造条件。
委员会客室、协商议事室等工作平台面向基层、建在一线,是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的重要渠道。2023年,石嘴山市政协坚持问题导向,依托委员工作群、专委会工作群等发布需求、掌握动态、提供指导,广泛征集“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社情民意信息。组建协商议事室24个、委员会客室14个、界别委员工作室13个、政协委员基层联系点53个,实现全市3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积极开展政协开放日、委员基层行等活动,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搭建起委员与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深层次互动、心贴心服务的便捷通道。2023年开展活动4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0余篇,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根据委员自身界别、职业、区域的实际,石嘴山市政协将委员全部下沉到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联系点,通过召开社情民意恳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如何打破社情民意信息“石沉大海”,乏于问效,价值大打折扣的“僵局”,让社情民意信息“提了不白提”?石嘴山市政协认真落实市委办、市政府办、市政协办联合印发的《政协石嘴山市委员会协商成果办理和反馈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进行办理,各部门、单位及时将办理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进行反馈,逐步建立起上下贯通、左右衔接、全程管理的工作链条,形成抓信息、出成效、创品牌、上台阶的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好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将政协信息工作与政协委员履职和服务为民紧密结合起来,为科学制定政策、推动问题解决、化解社会矛盾提供重要参考和智力支持,力求“参在关键处,谋在正当时”,助力党委和政府更好地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得民心,增进人民福祉。健全情况通报反馈机制,及时通报信息的采用情况、处理意见、领导批示及部门落实情况,确保委员有建言、部门有回应、措施能落地。
积微成著,政协履职更具“烟火气”,更加贴近百姓、贴近民生。石嘴山市政协通过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让一件件群众身边困难事得到解决,一个个民生心愿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