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精准施策优化服务 为青年就业“铺路搭桥”

本报记者 马 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有1197万人。我区现有各类高校20所,2023年毕业大学生5.2万人,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工作,我区多措并举,出台二十条措施力促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拓宽就业渠道,争取就业机会,交出我区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0.03%的“成绩单”。

2024年我区高校毕业生又将迎来新的挑战,高质量做好就业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近日,自治区政协委员们聚焦高校毕业生、青年就业建言献策。

实施精准服务 分类兜底保障

“我学的是葡萄酒专业,希望找一份与专业相匹配的工作。”

“这场招聘会专门面向葡萄酒专业高校毕业生,让我们详细了解到葡萄酒企业招聘信息,更精准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

为让产业和人才“高质量匹配”,2023年6月15日,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和青铜峡市政府等联合举办高校毕业生葡萄酒产业专场招聘会,34家招聘企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80个。招聘会现场,区内外葡萄酒相关专业毕业生穿梭在各招聘岗位间,详细了解意向企业发展情况、岗位设置、薪酬待遇,与招聘企业互动交流,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48人。

这次招聘会是我区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牵好线、搭好桥,提供“菜单式”“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实现企业与人才“双向奔赴”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2023年,我区就业服务精准用力,扎实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机关事业单位招录招聘和“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规模扩大、时间提前,落实见习实习岗位近6000个。深化“10+N”就业服务活动,创新开展求职能力提升实训营,举办线下线上招聘活动1300多场次。

自治区政协常委、农工党宁夏区委会副主委王波说,应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加强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社会实践和岗位实习锻炼。丰富拓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就业服务,广泛挖掘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企业到校园开展招聘活动,将岗位信息、指导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落到实处。继续兜牢政策性就业岗位底线,全力挖掘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潜力,扩大招录规模,做到应补尽补,应招尽招。

民营经济是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自治区政协委员伏国军说,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蓄水池”作用,一方面多措并举支持我区民营企业纾困发展,扩大就业容量;另一方面,通过政策性倾斜,引导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实习就业,提供缓释期为今后长期稳定就业奠定基础。

优化招录流程 增强主动就业意识

2023年7月,24岁的谭少武从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毕业,“了解到我区开展的高校毕业生到机关事业单位实习政策,8月中旬,我通过宁夏公共招聘网报名,9月1日就开启了实习工作。”他说,实习期间,自己每月能享受到1950元的基本生活补贴,一份不高于50万元额度的商业意外伤害保险,实习期满6个月以上还可享受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谭少武讲,在机关事业单位实习的空余时间,还可以抽出时间来复习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一年实习期满后,如果考不上,自己再找工作。

家住彭阳县的孙艳(化名)从宁夏师范学院毕业通过“三支一扶”考试,在基层服务工作两年后,选择在家备考编制,“凡试必考”成了她近几年的日常写照。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值过高,普遍不愿到基层或条件相对艰苦的行业和岗位,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持续火热。2023年,全区公务员招考1305人,实际报考76093人;事业单位及特岗教师招聘3636人,实际报考107650人,均创历史新高。慢就业、缓就业,甚至不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自治区政协委员刘衍青认为,应继续实施招聘应届毕业生优惠补贴,优化公务员招录及事业单位招聘流程和时间,为毕业生留出更多求职窗口期,提前公布招考信息,方便考生提前做好报考准备,并及时公布考试成绩,缩短考生等待时间,减缓焦虑情绪。

无独有偶,自治区政协常委杨文笔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毕业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积极性不高,不能正确处理就业和择业关系,等就业,慢就业,很多毕业生宁愿待在家里等着考公考编,也不愿意去私企和基层就业。他建议引导毕业生理解就业政策,正确认识就业形势;畅通校企沟通渠道,搭建校企实习实践就业平台,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技能培训,提升大学生主动就业择业观念;加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结合起来,增强其积极主动就业意识。

--> 2024-01-2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0414.html 1 精准施策优化服务 为青年就业“铺路搭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