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 敏
坚守“为党育才 为党献策”初心,中共同心县委党校(行政学校)严格落实“首要任务”,始终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第一课程”纳入县委党校各类培训重要内容,立足本职,注重在“学思研”上发力,在“深推动”上用力,抓实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
为完善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该校打磨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等课程,且全年课程比例不低于总课时量的10%。坚持不懈推动党中央关于民族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进讲稿、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挖掘本土资源,依托红军西征纪念馆、王团北堡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馆等打造现场教学基地,在中青班、进修班等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场教学10场次,形成专题教学、现场教学等多形式教学组合,进一步增强了参训学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知力和行动力。
通过集体研讨备课等方式,中共同心县委党校(行政学校)组织党员教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课题开发、研究,推出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专题课程,不断提升教学业务水平。2023年,共开展各类培训30期,培训人数4830余人次,其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课程的班次共21期,涉及专题课程10门,培训人数3197人次。累计开展理论下基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48场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同心大讲堂”7期,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专题“同上一堂课”3期……
“受众在哪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就延伸到哪里”,扛起理论宣讲的政治责任,中共同心县委党校(行政学校)充分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月一讲”、旱塬清风、同心大讲堂等宣讲平台,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组织骨干教师深入12个乡镇及所辖153个行政村(社区),灵活运用庭院课堂、板凳课堂等形式深入基层群众,以“宣讲+调研”的创新模式与群众互动交流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充分融合理论阐释、政策解读和故事宣讲,使宣传宣讲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