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文/图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引领、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自治区政协委员张立君、师淑莲提交《关于以文化浸润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建议要委托乡镇政府、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对乡村文化设施进行专门管理,并定期开展文化活动,让农村文化中心、农村书屋、广播等文化设施真正动起来、活起来、响起来。近日,提案主办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就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答复。
答复介绍,近年来,我区坚持规划引领,将村庄规划作为建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安排乡村建设资金及衔接资金的主要依据,为乡村振兴奠定规划基础。不断优化设施布局,夯实基层文化阵地全覆盖成果,农村公共文化场馆实现了“从无到有”向“从有到好”的巨大转变。全区现有文化馆27个,公共图书馆27个、博物馆75个,乡镇(街道)文化站245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765个,覆盖率98.9%。注重挖掘民间文化,创作推出电视剧《山海情》、广播剧《黄河水甜》以及大型实景剧《柳毅奇缘》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创排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文艺剧(节)目238个。支持15个非遗工坊打造乡村文化空间,推动非遗项目融入公共文化特色服务;举办“宁夏非遗购物节—乡村文化能人专场”,汇集乡村非遗传承人群线上线下展示销售非遗产品,繁荣乡村文化,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欢乐宁夏”全区群众文艺会演、社火大赛、村晚、民俗展演和“迎新春”活动常态化举办,全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向公众免费开放,把文化惠民落在实处,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