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照恒
孔广耀,又名孔僧宜、孔静宇,宣统二年(1910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右旗沟门乡马留村的一个小农家庭。民国5年(1916年)在萨拉齐读私塾,民国9年(1920年)转入萨拉齐模范小学读书。归绥五族学院成立后,又同杨植林等同志考入五族学院师范部,在这里受到了共产党影响,参加了许多革命活动。民国15年(1926年)考入国民军在包头创立的军事政治学校,进一步接受革命教育,表现更为积极,由杜宗周、彭桂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冬天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初,受组织派遣,孔广耀与刘贯一、彭桂林一起护送从苏联归国的邓希贤(邓小平)、王涤亚、朱逸尘到西安。他们步行由银川出发,经灵武、吴忠、同心、固原、平凉等地到达西安,历时一个月,行程2000余里。途中,邓小平详尽地介绍了苏联的风土人情和地理概貌、十月革命前后社会及各阶层的情况,革命胜利之后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及其亲身感受。在向延安进发的途中,他们又调查了沿途各地人情风俗,生活状况,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播下了革命火种。
是年5月,孔广耀从国民联军政治学校毕业,分配到国民联军政治部前敌政治工作团,在时任政治部部长的共产党员刘伯坚,政治部科长贾大容等领导下工作。不久,随军出潼关东征,与北伐军会师中原,在郑州受组织委派出任京汉铁路、陇海铁路工会指导员兼秘书。在陇海铁路郑州分会工作时,因从事革命宣传被国民党郑州党部委员酒成名等告发,由国民党军法处扣捕,押解到开封,以宣传共产主义、煽动罢工罪被判10个月徒刑。
1929年初出狱后,孔广耀到邓宝珊部做地下工作。1930年冬,同闫揆要等同志受西安中共地下党派遣,考入南京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九期)并兼做地下工作,后因蓝衣社监视,被蒋介石画圈准备枪决,经组织及时营救离校。
在追求革命的道路上,孔广耀矢志不移。1933年到达北京,和蔡子伟同志接上关系,被派到张家口抗日同盟军任副团长,当时柯庆施同志是抗日同盟军军长。1934年初到国民党何遂部做兵运工作,策动200余名士兵到张家口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同盟军。3月,党组织又派他到宁夏工作,由于战争的原因,他只到达了陕坝。5月,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河北省党部诱捕。侦讯期间,他乘敌人不防备,在4日晚上7点多钟,手戴铐具,越墙而逃,不幸又被警方捕获。5日的《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对这件事都作了报道。
不久,他被解送南京宪兵司令部严办,以“参加反动集团抗日反蒋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1937年获释,回到西安,经宣侠父介绍,到伊盟白海风的蒙旗独立旅担任参谋、团副等职,与当时担任政治部代主任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乌兰夫接上了关系。
1938年初,蒙旗独立旅改称新编三师,简称新三师。5月,新三师按照中央指示移驻伊克昭盟桃力民一带。孔广耀又及时与中共伊盟工委书记赵通儒接上了关系。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秘密在官兵中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及有关纲领、政策,积极培养和发展共产党员,并深入地方群众中组建了农民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等群众抗日组织及民兵、武工队等民间抗日武装。
从1940年初开始,日本侵略军调拨主要兵力,加紧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侵略归绥的日军多次出兵,妄图跨过黄河,占领伊克昭盟,进而向陕甘宁边区钳入。新三师奉命坚守达拉特旗的黄河沿岸地区。这时的孔广耀已经当上了副团长,他身先士卒,深入前沿率领部队顽强战斗,英勇杀敌,击退敌人多次进攻,有力地保卫了伊克昭盟和陕甘宁边区的安宁。1941年春天,按照中共中央指示,已经暴露身份的乌兰夫等中共党员离开新三师回了延安,孔广耀等未暴露身份的中共党员仍然留在新三师,继续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孔广耀与黄风奉命到武都等地接领新兵,与地方人士发生纠纷,被告到上级部门,被羁押了6个月,1947年12月恢复自由。
1949年5月,孔广耀又到了甘肃岷县做兵运工作。8月,当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天水、兰州等地后,集结于岷县的国民党军队,有的主张起义,有的主张南下,有的动摇犹豫。当时,孔广耀相机行事,利用同学关系,竭力说服骑兵大队长李树举、173师参谋长吴葆锟、保二团团长张令仁等,率部于9月11日起义。
全国解放后,孔广耀转业到宁夏,先后在吴忠自治州、宁夏水利电力系统工作。1977年9月,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1982年离休。1984年11月,经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省级生活待遇。1987年6月1日于银川逝世,终年78岁。
孔广耀同志60多年的光辉革命历程,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经历,经历了解放前、解放后种种苦难和迫害,但共产党员的伟大理想、信念从没有湮灭。孔广耀同志是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他去世时,杨植林同志(原甘肃省委书记)不顾八十岁高龄,专程从兰州到银川参加治丧活动,并为孔广耀同志写诗为惦:“六十余年映眼帘,荆棘道路伴生前。舍身不顾风云变,练就丹心志更坚。立马横戈冲塞外,飞骑进击致中原。革命忠贞知平素,哭祭英灵好自眠”。
(作者系孔广耀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