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巧”调纠纷 “增”邻里情

——原州区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多方联合调处矛盾纠纷

本报记者 郝 婧

原州区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深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以强化矛盾解纷制度为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持续提升治理水平,全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先后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示范社区”“固原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协商议事开出社区治理“幸福药方”

“单元楼前面都有垃圾桶,但垃圾桶旁边却堆满了垃圾,没有及时清运,既影响出行,又影响小区环境卫生。”不久前,金城阳光佳苑小区住户海霞忧愁地向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反映道。社区党总支得知后,第一时间展开调研并就小区垃圾堆放、垃圾分类召开协商民主专题会议。

“为了解决居民诉求,提高文明长效管理水平,我们邀请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参加,就‘居民小区垃圾集中堆放、垃圾分类治理’谈谈意见建议。”随着小川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梅的开场白,一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在小川子社区会议室召开。

“楼道垃圾堆放确实是个头疼问题,好几个小区都是老旧小区,住户多是老年人,腿脚不方便,经常把生活垃圾堆放在门口、楼道,要想办法解决。”

“建议社区网格员配合在网格群内曝光,这样还能起到警示作用,保洁人员就那么几个,希望可以发挥楼栋长作用,这样覆盖面也广。”

“这个建议很好,大家都同意吗?”

“对于垃圾分类,大家还有啥好意见吗?”

“某种意义上,垃圾分类不只是分拣垃圾的事,也是培育公共意识、推动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切口。”

……

经过多方协商,大家就小区垃圾堆放、垃圾分类达成一致意见。纷纷表示,对于楼道乱堆垃圾问题,要充分发挥社区网格群、楼栋长等作用,发现有人乱堆放垃圾,可敲门提醒,对屡教不改的可在网格群内进行通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改变居民生活习惯。对于垃圾分类问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小区垃圾分类意识。对于垃圾桶数量较少问题,按照单元数及住户进行统筹划分和购买。对于垃圾清运问题,各小区物业要切实负责好,避免出现堵车投诉,保证清运时间和次数。

垃圾分类协商议题只是小川子社区推行协商民主议事机制的缩影。

小川子社区成立于2013年6月,有居民小区4个,常住人口3230户10115人,辖区有机关事业单位67家、高等院校1所、企业42家、商业网点273个,人员多、情况复杂,矛盾突出是该社区治理难点。小川子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梅告诉记者,为有效破解社区治理难题,社区紧扣“议事”关键、用好“议事”平台、围绕“实效”目标,通过多方协商、督促落实等方式,不断推进居民议事会议的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着力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协商议事成效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开出社区治理“幸福药方”。

深耕“枫桥经验” 化解矛盾纠纷

“民生苑南区两家住户因噪音问题经常发生口角,为了帮助他们两家化解矛盾,我们和社区警务室民警通过上门入户现场调解矛盾。”社区调解员冯恩告诉记者,经了解得知,楼下住着76岁的老人,楼上住户的两个儿子年龄尚小,常在楼道放鞭炮,有时还在楼下乱涂乱画,打扰老人的正常生活。结合问题对双方进行劝说,使双方明白“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邻里之间相处贵在和谐,并组织当事双方沟通协调,鼓励双方互相理解加强沟通。最终在调解员的沟通协调下,双方达成共识,握手言和,并表示以后大家还是好邻居。

为充分发挥社区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认真践行“枫桥经验”,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社区,小川子社区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全面收集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意见及建议,对突出问题社区干部带领党员、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和志愿者队伍等协同治理、消除隐患,防止矛盾扩大升级。

对已调处化解的各类矛盾纠纷实行跟踪回访,持续关注动态动向,防止出现纠纷反弹、矛盾回流。推行矛盾纠纷风险分析研判和矛盾纠纷“三色”预警分类工作机制,对易发多发的邻里、婚姻家庭等纠纷常态化滚动研判分析和“回头”梳理,做到防范在先、控制源头。

杨梅告诉记者,社区将以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为抓手,持续完善社区法治,变“后端化解”为“前端预防”;以构建“党建共同体+居民说事坊”共建机制为保障,持续提升社区自治,变“被动加入”为“主动参与”;以创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方式为目标,持续加快社区“智治”,变“强化管理”为“精准服务”,进一步为“枫桥经验”注入更多的时代内涵和社区特色,跑出新时代基层治理和服务加速度。

--> 2024-01-15 ——原州区古雁街道小川子社区多方联合调处矛盾纠纷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70138.html 1 “巧”调纠纷 “增”邻里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