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者:民进宁夏区委会
近年来,我区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逐渐成为我区扩大内需、挖掘消费潜力的重要抓手。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发展文化旅游作为“六优”产业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协调合作不深,全域旅游品牌影响力弱。全区各市县(区)文旅产业同其他区域合作力度不够,在共同线路开发等方面还不足,挖掘本地特色还不够。
(二)文旅资源开发不够,特色优势不明显。各地区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对风俗民情的挖掘。旅游景点体验式、娱乐式活动少,吸引游客的项目元素不多。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低。旅游标识牌及交通标志等不够明确,智慧旅游设施不齐全;旅游区的风景道、步道等小交通不完善;缺少特色主题酒店。
(四)宣传营销模式单一,文旅消费拉动不足。文旅宣传形式缺乏创新,形象大使培养滞后,文旅产品创新不足,引导释放刺激性消费措施还不够。
二、意见建议
(一)加快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推进区域合作。紧盯“一核两带三片区”产业发展布局,打造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建立黄河文化展示区和农耕文化体验区;打造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带,建立产业观光、葡萄采摘、酿酒工艺体验、红酒品鉴为一体的葡萄酒文旅产业;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景观带,建设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等。
(二)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挖掘特色资源,推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围绕早茶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主题,创建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做大“百村千碗·乡村美食”工程,通过餐饮名店、名菜评选活动,擦亮宁夏美食名片。做好以乡愁乡情、民俗风情、家风家教、美丽乡村为主题的“百村千画·乡村美化”工程。做实乡村民宿提档升级工程、特色农产品“后备箱”工程。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集散体系等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建立统一旅游引导标识体系。开发旅游景点交通线路,完善景区小交通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酒店和民宿,提升餐饮住宿等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数字化、信息化助推全域旅游体验升级,促进文旅公众服务、宣传推广、景区介绍等的全面智慧化。
(四)不断创新营销模式,着力激发市场消费。加大政府旅游消费券发放力度,开展各类主题消费季、消费月等活动。鼓励全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弹性安排带薪休假时间,力倡区内游、短途游。持续强化宣传平台建设,着力深化品牌推介,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好声音。
主办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答复意见:
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将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部署要求,全力打造文化兴盛沃土,高水平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不断推动文化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
在加快优化发展布局,着力推进区域合作方面,全力打造滨河生态文旅绿色岸线、贺兰山东麓生态文旅紫色廊道以及六盘山生态文旅红色胜地,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增效实现新突破。加快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宁夏段)建设,推进引黄古灌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标志性融合示范项目。完善贺兰山东麓酒庄集聚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张骞郡、贺兰山漫葡小镇、青铜峡鸽子山葡萄酒文旅小镇等文旅综合体建设。重点实施好六盘山红军长征旅游区红色旅游提升项目、西吉将台堡中国红军长征纪念园建设项目等一批红色旅游项目,完善推广22条宁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在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挖掘特色资源方面,加快文化和旅游、农业、工业、康养深入融合发展。推动各地和有条件的文艺院团或景区开展大型旅游演艺和实景演出活动,推动各类文艺主体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演艺产品, 培育和发展一批优秀旅游演艺作品。加强旅游与葡萄、枸杞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稻渔空间、龙泉村等一批农文旅融合精品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工业遗产、老旧厂房发展工业旅游,打造一批工业旅游景区和文创空间。大力支持银川漫葡小镇、图兰朵葡萄酒小镇等康养项目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康体养生旅游产品。
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提升信息化水平方面,推动重点景区“便捷通高速”工程,实现机场、高铁站到主要景区公共交通无缝对接,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网络。依托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集聚区,全域化打造全区自驾游产品线路。积极推动景区在线预约预订、分时段预约游览等建设,加快实现全区4A级以上旅游景区门票预订、交通接驳、智慧停车、智能找厕等功能。
在不断创新营销模式,着力激发市场消费方面,持续实施“畅游宁夏·文旅惠民”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对景区门票、线路产品、酒店民宿、非遗文创等文旅产品消费进行补贴,恢复扩大文旅消费,激活市场发展动能。持续开展“宁夏人游宁夏”惠民主题旅游活动,推行旅游一卡通、旅游年卡等惠民措施,办好“非遗购物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旅游日”等主题节会,扩大“在宁夏·非遗过大年”系列活动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
(本报记者 单 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