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青铜峡市叶盛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叶盛镇召开“两级多专”理事会议。

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

联丰村黄花菜种植基地。

蒋滩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生态养鹅种植示范基地。

电商直播助农。

叶盛镇引进社会资本,盘活闲置鱼塘,发展水产养殖和乡村休闲旅游业。

叶盛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图。

本报记者 孙振星

宁夏青铜峡市叶盛镇地处黄河之滨,下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宁夏优质粮食主产区之一,更是久负盛名的“贡米之乡”。近年来,叶盛镇立足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服务和保障功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形成纯农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的“叶盛做法”。

2022年全镇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总量达到800万元、连续两年实现翻一番,预计2023年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突破百万元的村将达到60%,经营性收益总量将突破1000万元。产业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模式入选全国城乡社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先后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自治区基层治理规范化试点镇等多项国字号、省部级荣誉。

1

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以“三项工程”助力乡村振兴纵深推进。

支部“领航工程”。巩固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三星级及以上党支部比例达到100%,建成党建VR体验中心、乡镇党校,改造提升村级活动场所6个,争创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阵地,全面推动基层党建提档升级。

组织“延伸工程”。纵向拧紧“镇党委、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四级组织链条,推动组织触角有效延伸到基层末梢。横向联动驻镇、三联三帮等部门定期议事会商,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基层治理、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党员“先锋工程”。建立健全“三类五岗”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骨干党员认领岗位、服务群众,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先后发动800名党员干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矛盾化解、志愿服务等工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以高素质队伍建强基层队伍 全链条锻造乡村振兴战斗力

2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发力,优化机制模式,全方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实行“内选+外引”选人模式。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从内“严选”思想解放、群众认可、善于经营的23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通过摸排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库,“外引”56名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重点人群参与村级事业发展。

构建“理论+实践”育人方式。实施“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和“导师帮带工作机制”,采取“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相结合的培育模式,重点结合镇村实际、产业规划等方面,全方位培育村级干部致富、领富能力。

建立“严管+厚爱”管人机制。将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村党组织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重视、无思路、无举措的村党组织书记予以调整。筹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专项资金100万元,指导各党支部每年从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总收入和当年自主经营收入增量中各提取10%,用于奖励参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村干部。

以高效率联动拓宽致富渠道 全要素激活乡村振兴原动力

精准聚焦水稻、玉米制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深入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探索推行土地入股、资产盘活、抱团发展、特色产业4种模式,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土地入股联结利益型。持续深化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探索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健全粮食全产业链条,拓宽增收致富新渠道。比如,五星村实行土地股份化经营,打造水稻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预计2023年五星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180万元。

挖潜增效盘活资产型。引导各村全面摸清“家底”,盘活土地、果园、学校等闲置资产,通过发包、租赁、参股、联营等方式,不断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如,联丰村改造闲置小学,引进制种行业重点企业,共同打造千亩玉米制种基地,预计2023年联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120万元。

跨村联建抱团发展型。大力推行“强村带弱村、抱团谋发展”模式,组建跨村联合党组织,着力解决村集体产业体量偏小、发展效益不均衡等问题。比如,蒋滩村联合正闸村成立联合党委和联合社,打造高标准设施农业产业园,实现产业共营、品牌共育、市场共拓,预计2023年蒋滩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130万元,带动正闸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突破50万元。同时,创新实行“两级多专”复合型集体经济经营体制,建立“镇级联合合作社+村级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全镇资金、资产、资源最优配置,效益最大化,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转型升级。

支部领办特色产业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优势,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地三贡米”“蒋滩南果北种”“龙门渔村”等特色产业品牌。比如,地三、龙门等农旅融合新村,以支部领办众联强盛、田园荷月专业合作社,多元化培育生态观光、研学研游、农耕民俗等新业态。盛庄、张庄等传统农业种植强村,创办盛丰源、硕丰农资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农资销售等。预计2023年龙门村、地三村、盛庄村和张庄村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有望突破100万元。

以高水平机制完善利益联结全过程增强乡村振兴凝聚力

紧盯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党组织“联农带农”优势,深入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推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土地流转收“租金”。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年老体弱村民流转闲置土地,由村集体将土地资源集中起来,科学规划、高效利用,农户每亩地租收益900元以上。

化身股东分“股金”。农民以土地入股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除享受土地流转租金外,还能依照股份份额分得一定比例产业分红,每亩分红达100元以上。

转移就业挣“薪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入社农户就近务工,获得工资性收益,全镇村集体产业吸纳务工就业2200人次,人均年务工收入18000元以上。

发展产业添“本金”。引导农户嵌入特色种植、设施农业、文旅融合等产业发展链条中,不断提高致富能力和本领。全镇村集体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300余户,户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两年内推动全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低于全国312元到高于全国472元,平均增速高达10%,预计2023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115元。

以高标准服务提升治理效能 全领域凝聚乡村振兴向心力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新乡村治理抓手载体,大力推进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健全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行“村财镇管”,聘请专业会计公司对联合社和专业社进行记账管理,坚决维护村集体资产安全。

突出正向激励。印发《叶盛镇村集体经济收益奖励分配实施办法》,每年拿出不低于10%用于发展公益事业,不低于10%用于完善基础设施,不低于20%用于入社成员分红。各村累计为5000余名群众提供健康医疗教育等关爱。

强化数字赋能。聚焦“五治融合”治理路径,以数智治理为支撑,广泛运用大数据等技术,联合科技团队研发智慧叶盛“数字乡村”项目,先后开设智慧党建、民生保障等九大应用场景,实现便捷式会议通知、系统性数据汇总、高效率事件处置等功能,全力破解基层治理数据资源整合共享难题。

(本版图片由青铜峡市叶盛镇提供)

--> 2023-12-25 ——青铜峡市叶盛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9221.html 1 在高质量发展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