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走近故乡

马 欢

近期,有幸被海原县文联邀约参加文艺采风活动,实乃意外之喜。有机会漫步故乡大地,领略乡土风情,同时也能近距离感受乡村变迁。

一看交通畅达

第一站,我们来到即将通车的海平高速公路。这条大道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我已与它有过数次亲密接触。2020年开工,我们首次谋面。之后两年多时间里,我与交通局的同事们多次来此检查施工安全隐患。每一次会面,它都在悄然变化,不断塑体。如今,已赫然成形。它以最美的姿态平卧于海原西边的大山褶皱。黑亮的路面,洁白的车道线,醒目的标识牌。各种清新的颜色默契搭配,给人极度舒适感。它们已经准备就绪,静待通车。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这条高速主打“智慧+近零碳”的运营模式,融入了众多“黑科技”。全段建设自动化收费站和智慧化服务区,通过光伏储能运行。

三年来,在建设者们日夜奋战,精工巧琢下,今天它以独特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摘取“宁夏首条智慧高速”殊荣。

站在三岔河大桥上,由东向西望去,这条通道宛如一条天路,在绿色围网的伴随下,以优美的弧度伸向远方,接壤天际。

海平高速不仅是一条智慧快道,而且行车舒适平稳。坐在大客车上,竟然没有一点颠簸。

采风过程中,车辆途经了省道205线西安至关庄段公路。出于行业敏觉,我特别留意了这条刚刚改造完成的公路。两年前,它凹陷破损,坑洼不平。过往车辆不得不压低车速。如今已是一条平坦通达、崭新亮丽的康庄大道。油黑的路面,墨绿的护栏,明亮的标线,醒目的指示牌,让这条疲乏的公路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大道如虹筑坦途,四通八达百业兴。近几年,县境内国道341、344线和省道205线等干线公路相继改造,外联内通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海平、银昆两条高速通车指日可待。

大道康庄,乡路弯弯。农村道路是农民百姓生产生活出行的寻常路。每个群众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不时称量着各个行业领域发展成就的“重量”,用最真切的话语表达心声。记得一次下乡途中,我们与两位骑着摩托车回家的农民大叔在一处开阔路段短暂休息时相遇。闲聊中,其中一位大叔颇为感慨:“党的政策好啊!对农民关心得很。不仅让我们吃饱穿暖,还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脚下这条水泥路修得也很瓷实,宽敞平坦,而且一直通到家门口。告别了出门脚上沾泥,身上挂灰的窘态。”

另一位大叔补充道:“我们老哥俩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几十年了。以前是砂石土路,出山赶集,总是满身灰尘。雨雪天有再着急的事也不敢出门,脚上沾点泥巴倒是不要紧,最担心的是路滑,一不小心就会滑进山沟里。真没想到,现在走上了这么好的柏油路,而且比较安全,许多弯道和临崖路段都装了护栏。”

两位大叔发自肺腑的感言令人振奋。道路通,百姓福。如今,城乡道路日新月异。不再是过去那条出行艰难的闭塞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已经步入现代化轨道。让群众生产生活出行越来越方便。

二看水利变迁

第二站,我们来到中部干旱带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三泵站——吴湾泵站。泵房建在公路下面,十分漂亮。屋顶深蓝,墙面黄亮,落落大方,时尚简洁。蓄水池中的黄河水,平静安详,清澈蔚蓝。

项目负责人为我们悉心介绍着,“这个工程共建设四级泵站、十一座调蓄水池,全线铺设封闭式管道,总长度70公里,净扬程468米。辐射关桥、西安、海城的24个行政村。沿线12万亩农田、6.5万群众受益。4月份关桥区域已经通水,大棚里的西甜瓜喝上了黄河水。农民用水成本比之前车辆拉水降低90%。今年10月提前实现全线通水。”听了之后,让人亢奋。

一直以来,我们印象中的黄河水遥不可及,没想到它以这种方式奔流到大山,涌入家乡旱田。

记得小时候,农村吃水十分困难。为了解决难题,县里推广盖碗抗旱水窖,老百姓出力,政府提供物资材料和技术指导,每户挖建了一两眼大容积水窖,吃水困难极大缓解。

“十三五”时期,县里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五通”政策,建设中南部城乡饮水工程,将固海灌区中的黄河水扬送到县城高位蓄水池,而后引入全县自来水管网。家乡人期盼已久的愿望终于实现,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

去年6月,家乡传来福音。中部干旱带海原县西安供水水源工程开工建设,让人喜出望外。今已全线通水,叫人笑逐颜开。从固海七干渠流入高崖水库的黄河水,经过再次提级,终于扬送到这块被江河遗忘的高地。净扬程比固海扬水382米的总扬程还要高出80多米。真是奇迹中的奇迹。

有人曾说:“党的恩惠到哪里,哪里就会遍地开花。”遥远的黄河水逆流奔来。家乡的良田不再干渴。在黄河水的浸润下,它将长出可喜的庄稼。

三看古堡文旅

第三站,我们来到甘盐池村。在村支书的导引及解说下,我们先后参观了甘盐池红军总部临时驻地和人民公社,了解甘盐池村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感受多重文化底蕴。

甘盐池因盐得名,闻名遐迩。天然盐池和兴盛的盐业带动其他文化发展。起兴于唐代,盛行多个世纪。有佛家、道家、蒙元等历代多样文化。残存的东堡子、盐城子、定戎寨、定戎堡、玉泉山石窟、烽火台等历史遗迹和海原大地震遗痕便是明证。

甘盐池红军总部临时驻地在老城村古城北墙内。五孔风蚀残存的窑洞,红军西征时曾在此短暂休整。

甘盐池人民公社古堡驿站,内有小礼堂、两棵70年前栽种的柏树和槭树,以及几排土坯房屋。小礼堂保留着初建时的原貌,青砖蓝瓦,米白色墙面。堂内陈列着旧桌椅、木柜、手摇电话、生锈的大梁自行车等老式家具和生活用件。土坯房屋按照公社时期旧貌打造,每个房门旁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每个公社的成立、体制改革、区划调整及合并撤销、更名等情况。

甘盐池地处农耕与草原交错地。因特殊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盐池滩羊的肉质细嫩,不腥膻,味俱佳。手抓羊肉、碗蒸羊羔肉远近闻名。

甘盐池村以文化旅游为引领,促进滩羊养殖、小杂粮种植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在振兴路上车轮滚滚。

(作者系海原县政协委员)

--> 2023-12-22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9100.html 1 走近故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