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主管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64-0011 华兴时报社出版






将时光捏成花 以匠心传承美

——记银川市级非遗面花制作技艺传承人闫静

闫静在西夏区为学员传授软陶制作技艺。

闫静的软陶工艺品。

闫静的软陶工艺品。

本报记者 束 蓉 文/图

面花又叫做“面塑花”,是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西周时期,汉代时期发展至高峰。千百年来,人们用巧手捏出的精美面花装点着生活和特别的日子。如今,银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闫静将面花的传统技艺创新运用到软陶上,借助新媒体让更多年轻人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面花讲述一段乡愁

闫静自小在银川市长大,童年的记忆中,总有奶奶的音容笑貌。闫静说:“奶奶的面花做得很棒!以前逢年过节,奶奶在家总要做一些面花,还用红纸在上面涂一点颜色点缀,看着很喜庆。造型多样的面花一摆上桌,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闫静记得,心灵手巧的奶奶还用面团给她做项链、耳环等饰品,都是用蒸熟的面,或揉或捏做成的。奶奶还给她捏过一个长命锁,挂在脖子上,小朋友看到后都羡慕得不得了。看到奶奶捏面花,闫静也跟着学,抠一点边边角角,捏个小玩意。时间一长,闫静也能捏得像模像样。

在闫静的工作室中,她拿出一个醒好的面团,在手中边揉搓边介绍:面花是面塑的一个分类,是一种用糯米粉或精面粉为原料捏塑的手工艺品,成品主要用于嫁娶、殡葬,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等。不同的面塑有着不同的吉庆含义,例如小孩过满月,外婆家要送“长命百岁”锁,老人寿辰,子孙则送上长寿花馍,婚礼上送的则多是龙凤、鸳鸯等图案的面花制品,以祝福夫妇和睦、多生贵子。民间传承到现在的面花作品,不断推陈出新,融入了中国民间的很多元素在里面,比如“花布系列”“刺绣系列”“贺兰山岩画系列”等,不少传统的民间守艺人希望制作更多工艺品,让这门艺术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闫静还专门学习了美术绘画。1995年,她在北京发现软陶这种工艺品,发现和小时候记忆中的面花制作过程很像,产生了将二者融合创新的想法。于是,她专程学习面花制作技艺,希望将面花制作这门传统技艺发扬光大。

创新老手艺发挥大作用

玲珑剔透的玉石披上清新碎花外衣,美丽精致的挂件令人爱不释手。在闫静的工作室里,记者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小挂件,有些洁白如玉,有些清莹似翠,拿到手里,感觉比陶土轻盈得多。闫静介绍,软陶并不是陶瓷,而是一种低温聚合黏土,又叫“烧烤黏土”。软陶这种材料因其具有高延展性和可塑性,特别适合成为启发创造思考、培养文化气质的教材,可充分发挥制作者的创造灵感。

在闫静眼中,软陶就像她小时候捏的面团一样,看到它们在自己手中变成艺术品,内心快乐而满足,非常治愈。闫静介绍,做软陶艺术品,主要步骤有揉土、造型、配色、烘烤。“其实这几个步骤都不是很难,但是其中的一道工序,是软陶制作的精髓”。闫静拿起几根“彩条”说,用专业术语来说,叫作“花条”。花条是软陶艺术品的基本构成。制作好的花条可以在制作软陶作品的时候加进去,比如一朵花,一抹色彩艳丽的晚霞,一片翠绿的树叶……“做花条很磨性子,因为这是泥,只要揉到一起混合了,就不能分离,所以需要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做。”闫静说。花条做成造型,就可以进行烘烤了,将软陶作品放入烤箱,调好温度烘烤10分钟之后,软陶作品就成型了。放置一段时间后,制作好的软陶工艺品质地坚硬,表面有磨砂的手感,可以长期佩戴、摆放。

闫静说,以前奶奶做的面花饰品让她念念不忘,因此她也将面花的制作技艺运用在了软陶中。经过一番加工,软陶质地的耳环、项链、挂件成为工作室中的新成员。她在参加呼和浩特市文博会期间,摆出了自己制作的软陶饰品,刚开始心里还没底,没想到很快现场就有不少人围在自己的软陶作品前,不到一天时间这些首饰就出售一空。“这以后,我就更有信心了。”闫静说。随后,她又试着把传统的蓝印花布、东北大花布等乡土气息浓厚的图案和贺兰山岩画中灵动的线条,一点一点黏在软陶上,让水墨、山水这些极具中国意境美学成为人们佩戴在身上的饰品。除了软陶、面团,闫静还探索了更多材质和制作方法。她将玛瑙、金丝玉、雨花石、贺兰石等与软陶巧妙结合,还用软陶制作石头底座,将观赏石衬托得别具韵味。闫静的创新也令其作品多次参加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西北五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等大赛并获奖。

运用新媒体走好传承路

从业28年来,闫静不仅带出了8名徒弟,她还积极配合残联、工会、妇联的技能培训工作,学徒包括闽宁镇西部移民、手工创业人员、残疾人就业人员、银川大学在校学生等,培训300余人次。在西夏区文萃南街社区服务站内,残障人士郭春红一直跟随闫静学习软陶制作技艺。她说:“我学会了软陶,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网上出售!”今年43岁的郭春红,靠着她学会的手艺,已经有了固定收入。12月3日,闫静还将带着她和学员共同完成的软陶作品参加国际残疾人日在北京举办的“美好生活艺术展”,向更多社会爱心人士展现非遗技能培训成果,并通过腾讯公益、微公益,发起“美好生活 感谢有你”手语祝福传递活动。

电商时代,闫静学习在线上展示老手艺。今年,她将个人工作室——舍孚来软陶工作室上线运营,接下来她还会在抖音、快手等视频APP上发布原创手工软陶饰品制作过程,在工作室微信朋友圈更新作品,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闫静说:“在如今高度工业化的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批量复制,但也有一些是复制不了的,比如这些传统的老手工艺,它需要静下心来,耐住性子,不断打磨好作品。希望借助电子工具和网络让更多人了解老手艺,让老手艺能玩出更多新花样,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 2023-11-27 ——记银川市级非遗面花制作技艺传承人闫静 1 1 华兴时报 content_67870.html 1 将时光捏成花 以匠心传承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