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红霞
“今年2月,我脚上长了个疮,一直没当回事,后来甚至影响走路。今年7月,在爱心人士的帮扶下做了手术,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日前,记者在海原县第一中学校门口见到希希(化名)时,他已能正常行走。
今年上高三的希希是个孤儿,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没有劳动能力,生活主要靠政府补贴、爱心人士支持和奶奶的养老金。在得知希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后,海原县知行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链接医生资源,为希希做了手术,并联系爱心人士每月提供200元的学习补助。
这只是海原县用心呵护未成年人的一个缩影。海原县总人口40万人,未成年人12.97万人,占比29.98%。近年来,海原县始终将护“未”的职责和使命牢记于心、落实于行,积极探索“1+1+N”即“民政+社工+各成员单位及社会力量”服务新模式,充分发挥个案会商机制作用,民政牵头、社工先行,联动各方力量,协商解决困境未成年人生活、教育、医疗等困难,全方位关爱保护未成年人。海原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原县通过购买服务,为各类困境未成年人有针对性提供心理慰藉等专业化、个性化关爱服务。2022年,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1600余场次,受益儿童3.4万余人次。
洛洛(化名)喜欢打篮球,长大后当兵是他的梦想。由于家庭变故,洛洛和叔叔生活在一起。叔叔忙于生计疏忽监管,洛洛结交了不良青年,在其挑唆下有了盗窃行为。监护人因洛洛多次的违法行为,不愿意再继续监护抚养,想转移监护权。社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其开展心理疏导,讲解法律知识,帮助洛洛的叔叔掌握有效的家教方法与教养方式,掌握孩子特有的言行、思维、情感方式,获得与孩子相处沟通的技巧。
社工还联合海原县检察院、海原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协商洛洛的监护抚养问题,引导洛洛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洛洛和叔叔的关系逐步缓解,也改正了偷窃行为。
这一个个案例是海原县呵护未成年人的见证。海原县指导各乡镇村(居)“两委”、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公益性岗位组建159支未成年人保护志愿服务队伍,深入乡村、社区、学校、“四类儿童”家庭,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联合社工组织,选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成立未成年人权益督查专班,负责对全县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跟踪指导,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性案件、重大事件进行挂牌督办。
海原县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加速推进基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助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