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单 瑞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6”文件),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作出具体安排。
推动“1+6”文件落地落实,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米”难题成果如何?落实中还存在哪些困难?今年,西夏区政协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助推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进行协商议政。
为了解最前沿实情,掌握第一手资料,西夏区政协采取“区内+区外”调研方式,先后赴盐池县高沙窝乡、隆德县凤岭乡以及湖北武汉、随州、襄阳等地调研考察,学习借鉴好经验和做法。
11月16日,西夏区政协五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召开,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负责人坐在一起,围绕“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助推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主题积极协商建言。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社区人口结构、治理职责、服务对象、共治主体等日益突出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社区工作者必须拥有相匹配的专业储备,才能更好地适应基层治理工作需求。”通过开展相关调研,西夏区政协委员石平院发现专业化人才队伍不同程度存在“培育难”“留下难”等问题。
石平院呼吁,建立适应基层治理新要求的社工培训体系,设立社区工作者职业类别,探索分类别职业资格证书考录工作,建立国家社会工作者分类别考录体系,试点实施“先考证,后上岗”制度。要规范社工属于专业技术人才的薪酬和社保等待遇,并使其在发挥作用中逐步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和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使社工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
“社会工作是基层服务群众、提升治理水平不可或缺的力量。”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西夏区政协委员田帅呼吁,持续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加大推进力度、加强督促指导,提高建站质量,优化社工服务,发挥社工站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特点,以“两社互治”为基础,促进多主体参与,助推西夏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进程。
“物业服务企业直接服务业主,管理小区,贴近公众日常生活,这种贴近业主、覆盖面广、扎根基层的特点,正在成为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点和突破点。”交流中,西夏区政协委员戴新毅从结合星级评定成果,适当调整物业服务收费标准,细化管理,提高物业服务市场化程度等角度积极建言。
“建议整合资金资源打造集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社会治理力量为一体的‘政法小院’,探索形成各具特色、贴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推进基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实现精准化服务模式。”
“利用现有的智慧化综治中心资源,开发便捷实用、信息共享、服务精准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大基层数据分析的决策、风险、服务、参与、指挥等应用模块的投入,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
建言声声,纳言殷殷。会上,西夏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委员们的真知灼见给予了肯定和回应,并表示将认真研究梳理委员们的意见建议,采纳落实到今后工作中。西夏区政协也将持续关注自治区党委基层治理“1+6”文件落实情况,结合西夏区基层社会治理发展实际,从不同角度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着力打造基层治理“银川样板”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