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 蕾
“社区消防工作无小事,既要强化消防设施的科学合理配置,又要提高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要针对社区老旧小区多、背街小巷多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消防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万无一失。”近日,在原州区宋家巷社区办公室,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大家就破解社区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积极建言。
宋家巷社区下辖8个居民小区111栋楼,共有居民5008户14192余人。针对小区居民人数多、房屋出租率高、人员流动性大、管理难度大等实际,宋家巷社区设立“有事好商量”工作室,并创建完善“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流程,推动和保障居民积极表达诉求、积极参与协商议事。
“为更好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活动,社区从安全生产、民生、社区治理、劳动保障、退役军人服务等方面向居民、辖区组织单位等征集协商议题,建立宋家巷社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题库。”宋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海燕说,社区围绕居民关心的小区院内缺少路灯、楼道内乱贴乱画、小区广场缺少健身器材、假山存在安全隐患及小区周边商铺违建拆除等问题,定期召开协商民主议事会,邀请业主代表、小区物业和社区中的老党员参加,“一事一议”,推动居民广泛参与,使协商内容紧贴居民需求,协商形式方便居民参与,协商成效符合居民期望。
针对居民反映的屋顶漏水问题,社区为解决居民的紧迫问题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漏水问题的先解决、后处理经费,保证居民的权益首先得到保障。针对部分居民忙于做生意、打工,无暇照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社区服务中心开办了“四点半课堂”,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为孩子们辅导功课。针对部分少数民族妇女待业在家、经济困难的情况,社区积极联系就业部门,举办刺绣、编织、家政服务等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妇女拥有了一技之长,足不出户就可挣钱补贴家用。
宋家巷社区在相关协商活动进行后,为防止“协商过后无下文”,社区都会及时整理协商意见,并对其中的相关议题进行分层分类,充实到协商议题库中。社区也会定期向居民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等群体通报社区协商情况、近期需开展重要工作及相关成果,并听取意见建议,接受居民监督。通过需求排查、高效服务之后的协商成果反馈、监督工作的开展,宋家巷社区实现了社区协商工作的闭环式运作,为改进协商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促进了社区治理实效的提升。